-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史地]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三
4.2 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城市化与工业化;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深圳东门工地;今天的深圳
;惠州;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一 对外开放的前沿;思考: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增长,劳动力及房地产成本不断上升,这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会形成巨大的成本落差,为降低成本,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产业转移,具有充足,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3.良好的区位条件;;阅读: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根据上表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3.区位
因素;二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第一阶段:起步;第二阶段:产业升级;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表现:;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起步: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发展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著名的侨乡
3.抓住两次机遇 ;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点拨:在教材所列举的区域城市化几种典型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云南德宏是因为边贸发展而促进了城市化外,大多数地区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推进城市化。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建国后伴随着我国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善而逐步推进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老工业基地的逐步衰退,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区域发展的三种模式:即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每种模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有自己的特点。;三 问题与对策;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腹地,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问题2;思考: 你认为广东城市建设相对落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谈谈你的切身体会。;;城中村;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问题3;思考: 请你谈谈你对广东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些认识。;;;;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对策2——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对策3——加强规划与管理;活动: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1.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差异。;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是靠上海对外扩散而不断发展的。各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上海,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有何影响?;3.一般来说,中心城市的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即向中心城市的周围地区扩散;另一种是等..........但是,..........你认为南京市应该怎么办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目前,三大城市群有结构趋同的趋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应如何确立分工地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模式;讨论:不同的历史时期该区域的主导产业部门都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原因?;阅读以下三个案例,讨论: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并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从前年爆发“民工荒”以来,缺工的阴影就一直笼罩在珠三角的上空。今年开春,珠三角的“民工荒”并未得到缓解。《第一财经日报》调查发现,整个珠三角短缺民工的数量,今年超过100万人。
东莞:今年至少缺工80万
广州:民工需求量只能满足六成 。被调查的245企业主要分布在建筑、制造、物流、餐饮服务业和加工业,共有员工14.35万名,其中民工9万多名。
珠海仍缺少熟练的技术工人10万名左右。 ;案例二; 珠三角整合的战略重点与难点将主要是“小珠三角”和“大珠三角”的整合,希望通过实施点——轴——群——带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形成职能明确、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网络均衡和新型现代的城市群。战略难点在于找准各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及其间的经济利益协调。 ; 珠江三角洲共有26个县市,2200多万人口。但30多万以上的大中城市只有6座(不包括香港在内),也只占珠江三角洲城市数的不到25%。与此相反,2~10万人口却从原来的5座增加到24座,建制镇达到432个。; 珠江三角洲各城市间盲目的土地、项目、龙头之争影响了珠三角整体竞争力。特别是广州、深圳、香港三大城市之间的竞争。
物流业之争是刀光剑影。珠三角地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政史地]1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ppt
- [政史地]20091021高二地理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和城市化进程.ppt
- [政史地]2009年北京市高考文综.doc
- [政史地]20090728高三地理第十七章 拉丁美洲.ppt
- [政史地]2010届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精细训练.doc
- [政史地]2011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同步授课课件 鲁教版.ppt
- [政史地]2012381zy 国家财政课件ppt.ppt
- [政史地]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六:14光照图的判读原创精品.ppt
- [政史地]2011年秋冬观鸟季影集一名称版.ppt
- [政史地]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