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章学习动机
第三章 职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一)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二)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习动机的结构: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要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诱因是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那些客体、情境和条件。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学习动机本身的强弱 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有机体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 对具体学习而言,情况比较复杂。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最佳动机水平随课题的不同性质而不同。对于比较简单的任务,效率随动机提高而上升,中等偏高最佳;对于比较困难的任务,效率随动机增强而下降,中等偏低最佳。随着任务难度不断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 评价:未能考察学习能力在其中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还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 (三)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有反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社会意义 正确或高尚的学习动机vs.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根据起作用时间的长短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vs.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根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 主导性学习动机vs.辅助性的学习动机 根据动机的强弱标准 普遍型学习动机vs.偏重型学习动机 根据诱因来源 内部动机vs.外部动机 四、学习动机的作用:促进学习活动 决定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 增强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主动、持之以恒 影响学习的效果 学习动机作用模式图 五、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动机形成 主观因素: 需要与目标结构(独特需要和认知方式) 成熟与年龄特点(生理性动机向社会性动机的转化) 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意志品质) 志向水平与价值观——正相关 焦虑程度(高、中、低) 客观因素 家庭与社会环境 学校教育(教师) 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外部因素: 学习任务(任务的分类、价值) 教师(期待对学生动机的影响) 内部因素 兴趣(与能力、唤醒水平及年龄的关系) 自主性(学生自主选择和决策) 自我效能感(对自身能力或操作绩效的认识) 归因(对成败的归因)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 二、需要层次论 三、归因理论 四、成就动机论 五、自我效能论 一、强化理论 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纳 主要理论: 一种行为发生的概率是该行为所受强化的函数。强化是指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 强化产生学习动机 强化能够增强某种反应发生的概率,使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具体形式: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 局限性:重外在学习动机而忽视内在学习动机 为分数、名次而学,无法培养求知热情 用奖惩控制学习,学生易形成驱奖避罚的心态,缺乏成就感 阻碍学生人格发展 不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二、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基本观点 (1)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后来又增加两种: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 (4)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级需要并不消失。同一时期内,人就有多种需要并存,但有的需要占主导地位。 启示: 为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应注意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注意需要的层次性。 评价 贡献:①把需要按高低层次分成不同需要,且提出人所独有的高级需要。②把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结合起来,有实践指导意义。 局限:①主张抽象的人性,认为成长需要是先天固有的。②只有低一级的需要满足之后才能出现高级需要,与事实不符。 三、归因理论 归因(Attribution):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业成败的归因。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 归因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认知动机理论。归因影响个人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归因后果),归因后果又影响后继的行为,于是归因就具有动机功能。 维纳(Weiner)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