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化与教育林义男.ppt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阶层化与教育林义男.ppt

社會階層化與教育(林義男、王文科) 重要概念 社會階層化/階級 社會流動 社經地位 文化資本 衝突論者 馬克斯(K. Marx) 階級壓迫 包爾斯(Bowels) (1)學校不在於追求平等,而在於因應資本家的要求,訓練勞工 (2)學校複製階級結構 衝突論者 新馬克斯論者、複製論者 學校複製階層的方式是將下層子弟編入較差的中學、社區學院、或職業學校,將來從事較低層的工作 波爾迪(Bourdieu)及伯恩斯坦(Bernstein) 學校生活對應具「文化資本」的學生的家庭生活,使其容易獲致成功 功能論者 戴維斯(Davis)與摩爾(Moore) 社會階層化是普遍的事實,是大家接受同意的。 社會必須以不同的報酬為誘因,吸引不同的人員擔任不同的工作。 社會階級的形成條件 某一階級內的人必須自覺不同於其他的人 社會中不同階級的成員具有一些不同的行為,至少行為的表現在某種程度內有所不同 即除社會階層條件外,尚須具有階級意識與相同或相似的行為模式。 社會階級的常用指標 職業 教育 收入 統稱為「社經地位」(SES) Q:台灣是否社會階層化加劇? 社會階層化對教育的影響 教育機會不同 台灣聯考制度下的研究顯示:家長教育程度較高、職業階層較佳、家庭收入較多者,其錄取者的比率高於報考者的比率;反之,低收入、低職業階層及低教育程度之家庭者,率取者的比率低於報考者的比率。 多元入學是否因家庭社經地位不同,而產生教育均等問題? 家長社會階層越高,其子弟在中學或大學中途退學的比率越低。 社會階層化對教育的影響 學業成就 家長職業與教育程度較高者,學業學生學業成就較高 家長教育程度高者,報考甲丙組比例顯著高於報考乙丁組者 家庭社經地位愈高,子女希望升學之比率亦愈高 教育成就因素 經濟 如:家庭過份擁擠、子女數眾多、補習 教育態度 勞工階級的父母不重視正規教育的價值 如果父母缺乏對子女的鼓勵,則不論兒童本身智力與家庭社經地位如何,希望升大學的比率均極低;反之,如果他們獲得父母的鼓勵,則不論個人智力與家庭社經地位是否甚低,其計畫進入大學的比率均甚高。 教育成就因素 社會化方式 勞工階級與中層階級在懲罰或限制兒童行為時的重點不同,前者重視行為的結果,後者強調行為的意向或動機 教育成就因素 波迪爾(Bourdieu)認為社會階層化的影響教育成就的因素有 經濟資本 補習、電腦 文化資本 氣質、膽識、表達、自信的培養;才藝培養 社會資本 關係 教育成就因素 社會資本: 從個人或微觀的角度出發,社會資本是指個人透過與他人的社會聯繫而獲得的經濟資源、資訊或機會。從社會、團體組織或宏觀的角度出發,社會資本指一個社會或組織透過組織之間或社會中的規範、網絡與信任來促進集體行動去實現共同利益。政治學學者畢南(Putnam)認為一個人的社會資本可以從他所擁有的社群網路來描述和量度。社群可能是同一家公司、同一個俱樂部、或者只是在某一個餐會上認識的人。故此社會資本是指借助於所佔據的社會關係網絡而把握的資源,財富或資訊或機會。一個人的社會資本愈多,能動員的資源就愈多,在生活和工作上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更強。 社會流動 垂直的社會流動 向上 向下 代間流動 經歷性流動 水平的社會流動 停留在原社會階層 教育機會與均等 教育機會越與背景(階級、性別、種族)相關,則越不均等。 Q:台灣是否教育均等? 教育機會均等(楊瑩) 重要概念 入學的均等vs.結果的均等(Equal access vs. equal outcome) 積極性差別待遇 教育機會均等(楊瑩) 均等的四個類型: 本體論/存在論 機會均等(與功績主義相關) 情境的均等(文化資本等) 結果的均等 教育政策的兩難 是否應讓所有的高中生接受同樣的教育?(p.63, 美國的例子) 贊成: 反對: 美國為何強調綜合高中,並避免提早分化? 台灣呢? 從入學均等到過程與結果均等 美國(種族) 1896 Separate, but equal. 1954 種族隔離政策違憲。教育效果均等受到重視。 英國(階級) 1870 全民免費基礎教育。國小給勞工階級,中等教育給中產階級。 1944 人人有中等學校讀,但「均等中有殊異」 1960 普遍設立綜合中學。 教育機會均等的重要研究 美國 Coleman Report(1966) 設備與課程影響最小,次為教師素質,最大為學生的教育背景。 「積極肯定行動」(affirmative action) 「補償教育」 投入的資源,在基於「公義」與「公正」的原則下,應有所「不等」。 英國 Plowden Report(1967) 兒童的家庭變項影響學業成就最大。 家庭影響在聰明的孩童身上更為顯著。 父母態度影響最大。 年級越低,所受環境因素影響越大。

文档评论(0)

danli2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