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锈钢生产工艺培训97534
主要内容 一、不锈钢基础知识 二、不锈钢炼钢工艺及装备 三、不锈钢热轧工艺及装备 四、不锈钢冷轧工艺及装备 不锈钢的定义 在大气、水、酸、碱和盐等溶液,或其他腐蚀介质中具有化学稳定性的钢的总称 耐大气、蒸汽和水等弱介质腐蚀的通常称为不锈钢 耐酸、碱和盐等强介质腐蚀的通常称不锈耐蚀钢 耐高温环境中介质腐蚀的通常称为不锈耐热钢 不锈钢在石油化工、原子能、轻工、纺织、食品、家用器械、电器、汽车等方面应用广泛 不锈钢的历史 1904-1906年,法国人吉耶(L.B.Guillet)首先对Fe-Cr-Ni合金进行了基础研究 1907-1911年,法国人波特万(A.M.Portevin)和英国人吉森(W.Giesen)分别发现了Fe-Cr和Fe-Cr-Ni合金耐蚀性 1908-1911年,德国人蒙娜尔茨(P.Monnartz)揭示了钢的耐蚀性原理并提出了钝化的概念 1912—1913年,英国人布里尔利(H.Brearly)发明了含12-13%Cr的马氏体不锈钢并获得专利 1911--1914年,美国人Dantsizen发明了含14-16%Cr,0.07-0.15%C的铁素体不锈钢 1912—1914年,德国人毛雷尔(E.Maurer)和施特劳斯(B.Strauss)发明了18-8奥氏体不锈钢,并于1929年取得专利权 1931年,在法国的Uniex实验室开发了双相不锈钢 不锈钢常见表面加工等级 晶间腐蚀—贫Cr理论 Cr是钢耐腐蚀性的重要元素,无Cr不成其为不锈钢 Cr23C6在晶界析出,由内而外形成Cr含量的降低梯度 晶界附近的Cr含量小于12%,形成局部贫Cr区 贫Cr区钝化能力不足或完全失去,晶界被腐蚀 晶粒间失去结合力,剥落、开裂 晶间腐蚀—对策措施(A钢) 室温状态C的溶解度约0.02% 合金元素方法: 降低碳含量,避免多余的C形成Cr23C6。如:304L 添加稳定化元素:Ti、Nb,稳定化处理,使多余的C形成TiC或NbC析出。如:321、347 热处理方法:对于上述之外的不锈钢(如:304),加热到溶解温度以上,快速冷却,固溶处理,同时,要避免在Cr23C6析出敏感温度长期保温(450~850℃) 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检验材料是否被正确地进行热处理 对于超低碳、稳定化不锈钢(304L、321),必须先对试样进行650℃ *2h的敏化热处理 对于普通不锈钢(304),直接进行晶间腐蚀试验 VOD精炼技术 1976年德国Witten发明 优点 真空下精炼,脱气效果好 低碳区真空搅拌脱氧,C、N含量低 在高真空度和强搅拌下进行自由脱碳 缺点 要求EAF低的的终点碳(0.5%),配料成本高 脱S差 生产效率低 三步法冶炼不锈钢特点 原材料适应性强,适合于吹炼高配碳(C≥1.8%-4.0%)的入炉粗钢水,生产成本降低 以N代Ar,Ar气消耗大幅度降低(≤1.0Nm3/t) AOD或转炉采用高供氧强度,脱碳速度很高(≥0.1%/min),可快速脱碳至0.2-0.3%,温度至1650-1700℃,Cr的回收率高 VOD中真空条件下氮分压很低,低碳区脱碳速度较AOD也高,加上良好的底吹搅拌,有良好的的脱氮效果 产品范围广、质量高,可生产超低C、N钢,气体及夹杂物含量低 不锈钢连铸 连铸关键技术 不锈钢薄带连铸连轧工艺 美国纽克公司(Nucor)薄带连铸Castrip工艺 1780的产品构成 碳钢、不锈钢混合热连轧机,成品钢卷281.4万t 不锈钢69.8万t, 2.0~10.0×750~1600,包括200、300、4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约占总量的70%,铁素体不锈钢占25~27%,马氏体不锈钢占3~5% 碳钢211.6万t, 1.2~12.7×750~1630,包括双相、多相微合金钢,高强度钢及特殊用途钢等。以薄规格为主,厚度1.2~3.5mm约占80% 板坯在立轧时形成狗骨 大侧压时板坯的头、尾部宽度不均 板坯头部由于二侧材料在长度方向上的延伸所受限制较小,所以延伸较大,狗骨较小 立轧压缩变形不能穿透整个宽度,板坯二侧的延伸大于中间,板坯的头部二侧形成扣向中间的园弧形,头部宽度收缩 随轧出长度的增加,板坯二侧在长度方向上的延伸所受到的限制不断增加,并在轧出长度约等于板宽之半时达到稳定。同时,板坯二侧的狗骨形凸起也从小到大,并达到稳定 狗骨凸起越靠近板坯二侧,在随后的水平辊轧制时宽展就越大,反之宽展就越小 头、尾形状控制技术,立辊侧压缸带钢压下,板坯头、尾分别轧成楔形,二侧的狗骨凸起也从小到大到稳定 随后的水平轧机轧制中, 头、尾部的返回宽展最小,向内部逐渐增加,直到稳定值 通过立辊与水平轧制的宽度叠加,头、尾部的宽度与正常部位的宽度基本保持一致。可大大减少切废长度 热卷箱技术(COILBOX ) 随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