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改善汽轮机通流部分性能的现代化技术.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善汽轮机通流部分性能的现代化技术

改善汽轮机通流部分性能的现代化技术茅声凯商中福尹莲华李晓宇(哈尔滨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摘要】综述了改善汽轮机通流部分性能的现代化技术:平面叶栅的最优化、弯扭静叶和弯扭动叶、排汽缸的正交试验与计算流体力学的结合、收敛-扩张叶型、刷子汽封等。关键词:汽轮机现代化技术分类号:TK262ModernizationTechnologiesforInhancingPerformanceofSteamTurbinePathMaoShengkaiShangZhongfuYinLianhuaLiXiaoyu(HarbinTurbineCompanyLimited)Abstract:Somemodernizationtechnologiesforinhancingperformanceofsteamturbinepathhavebeenpresent2ed:theoptimizationofaplanecascadeprofile,bowedstatorbladeandrotorblade,aerodynamiccharacteristicsoptimizationofanexhausthoodbytestsbasedonanorthogonaldesignmethod,covergence-divergenceprofile,brushseal.Keywords:steamturbinemodernizationtechnology家对应采取哪几个方面的措施提高汽轮机性能,看法大多是相同的,但双方所用的具体方法却不一样。GE公司十分强调用计算流体力学程序来改善通流部分的流动,并通过实验验证计算结果。中国专家或者以最优化的方法提高元部件性能(如平面叶栅和排汽缸的最优化),或者开发新结构以克服原结构的不足(如刷子汽封)。从气体动力学的角度看,汽轮机内部的流动是一个三维、可压缩、有粘、亚音(或跨音)、单相(或多相)气体的流动。要得到一个气动热力性能优良的汽轮机,最完善的方法是对这样复杂的流动作最优化命题解。但是这样的方法至少在目前或在可见的将来还不可能。当前,三维、有粘、跨音气体流动的正前言0哈尔滨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大力从事提高汽轮机内效率的研究和实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作者以最大限度降低通流部分能量损失为目标,以满足工程要求为限制条件,对通流部分各主要部件和部件的匹配的设计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这些方法由70年代起至今,陆续刊登在国内外的出版物上。主要部分可见文献1~8。最近几年,国外的科研人员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汽轮机的经济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发表了一些论文9~11比较文献8~11。可知,中国和外国的专收稿日期:1998-08-19汽轮机技术第41卷130命题程序尚在发展中,反命题及最优化命题还仅限于二维、无粘或有粘流动。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把汽轮机设计得好就只能使汽轮机各部件或部件组合(如动静叶组成的叶片级、末级动叶和排汽缸等)都尽可能设计得好,再把它们组合起来,就认为是一个好设计了。因此,用计算流体力学正命题程序的计算结果,来不断改进通流部分元件的性能,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完善化的过程。所以GE公司走的是不断完善的道路。完善化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程序功能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计算指导思想的高明与否。正因为这样,GE公司把开发新的设计思想看成是取得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10。而中方的设计思想是尽可能对各主要元部件进行最优化,如文献8和本文中下述的内容。就方法而言,最优化显然要比完善化好,何况这种最优化都是工程上可操作的,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但是,即使是最优化的方法(即理论上有严格证明,又被实验所证实了的)也还要不断完善,因为所有的最优化都是有条件的(有约束的),条件一变最优化的方法也就要变了。而条件是随着汽轮机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何况最优化的方法还有多种。下面叙述的内容就是在文献8发表以后的数年内作者根据条件的变化对这些方法的改进,并增加了新的内容。在零攻角的条件下,叶栅的型线损失由两部分组成:型面损失和尾迹损失。它取决于型面的速度分布、相对节矩、出汽角和出汽边厚度等。由于型面速度分布和叶型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一一对应的(可由下面的介绍得知),所以在说型面速度分布时,也就指的是型线。本文提出的平面叶栅最优化的基本思想是按最优速度分布设计型线叶栅,使所得的型线叶栅既能满足环量(气流的进、出气角、叶栅出口马赫数和叶栅稠度)又能满足对工程、结构诸因素的要求。该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1大工况范围下平面叶栅最优化图1平面叶栅最优化流程对应一个叶栅稠度σ就有一个最优型线叶栅。为了减少求取不同叶栅稠度下的最优型线叶栅起见,给出如下求取最佳相对节距ˉtopt的经验公式:汽轮机叶片的型线损失约占级损失的1/3左右9,14。虽然叶栅理论在近20~30年内有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