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环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环学课件

建筑环境学 Built Environment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的功能 根本的功能:创造一个微环境 安全与健康 生产过程需要 建筑的功能 安全、健康、舒适,维持高劳动生产率 住宅、影剧院、商场等 办公楼、体育场馆等 生产工艺要求 生物实验室、制药厂、集成电路车间等 舞台、演播室、体育赛场、手术室等 二者兼而有之 各种有人员的生产场所 手术室、体育赛场、舞台等 建筑物必须满足的要求 安全性:避免由于地震、台风、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人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建筑的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功能 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舒适性 美观性:有亲和感,社会文化的体现 人类活动的发展 越是高纬度地区,人类遗址的时间就越晚 热带雨林:不需要建筑 建筑的出现:逐渐向两极移动 现代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遍布全球 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 树居和岩洞居 在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等湿热地区的人类主要栖息在树上,可避免外界的侵害,是人类祖先南方古猿生活方式的延续 随着人类向温带迁移,人类住所过渡到了冬暖夏凉的岩洞居,适合年温差和日温差都较大的地区。 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 巢居和穴居 炎热或高海拔地区的穴居方式,可获得相对稳定的室内热环境,顶部的天窗既可采光又可排烟。 古文明的发源地:20-40?纬度 为创造适宜居住环境而建造的建筑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密切相关。 爱斯基摩雪屋的外观和室内布置 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的雪屋 将兽皮衬在雪屋内表面,通过鲸油灯采暖,可使室内温度达到15℃ 埃及的民居:干热地区建筑 巴格达地区的传统建筑 墙厚340-450mm,屋面厚度460mm,利用土坯热惯性。室外日夜温差24℃,室内波动不到 6℃。 沙漠地区民居 大陆气候的中国民居 中国四合院:座北朝南的典范 利用太阳高度角的特点,仅在北方出现 窑洞建筑 稀树草原 的建筑 蒙古包 湿热地区的中国民居 布依族石屋(贵州) 不严格要求物理环境的建筑 为宗教、政治服务,仅部分对采光有神秘性要求 中国人对建筑环境的认识过程 ??风水? 玄学: 前人的经验+神秘主义 ? 迷信 原因: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分析手段,加上商业行为的需要 科学: 环境因素影响人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 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手段 关于风水(堪舆)的一些说法 以八卦五行、河图 洛书等易学文化为基础; 注意建筑布局、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背山、面水、向阳”为最佳方位,宅院地势应适当前低后高,“水口”、“气口”方位要重视…… 认为不好的住宅物理环境对人的心理有影响,导致影响人的命运; 涉及环境心理学、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建筑学等; 对自然现象解释不清的地方,陷入巫术,如消除不利因素的“符镇法”、相“阴宅”等。光、电、磁等波动均称之为“气”,且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地球环境还可持续发展吗? 世界各国能耗份额 世界能耗统计数据 (1980-2003) 中国能源构成:煤60% 全球温室效应的发展趋势 生态足迹: 生产人类所消耗食物、纤维和木材,吸纳其制造的废物和提供空间进行基本建设所需的土地总面积;它可以衡量人类对大自然的需求。 2001年,全球生态足迹为135亿全球公顷,人均生态足迹2.2全球公顷。 生态足迹与地球生物承载力的关系: 当人类每年的生态足迹小于地球生物承载力时,人类活动造成的资源消耗可以被即时恢复,而当生态足迹大于地球生物承载力时,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就超过地球可提供的资源,地球的资源就会被逐渐耗竭,人类就不能持续发展。 面临的问题: “人定胜天”还是“天人合一”???西方传统哲学思想与东方传统哲学的对立 《建筑环境学》的任务 任务一: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 任务二: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 任务三: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课程内容 建筑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 人体热反应研究对建筑节能的意义 以北京地区的一间普通朝南的办公室为例,当室内设定温度从24℃上升到28℃时 室内最大冷负荷降低15% 整个供冷时间缩短22% 室内环境标准决定了自然(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可能性 《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地位 专业基础平台之一 传热学 流体力学 工程热力学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课程的特点 跨学科的边缘科学,包括: 热学 流体力学 建筑物理 房屋建筑学 心理学 生理学 劳动卫生学 城市气象学 建议的大作业题目 做一些热湿环境实验并加以分析,例如: 挂窗帘的影响 墙体的热响应(注意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不同)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和辐射在建筑热环境中的作用 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室温的区别 攀藤植物对墙体热过程的影响 不同下垫面对微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