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燃烧与灭火泉州六中.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燃烧与灭火泉州六中

(三)教材的处理: 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作为第一课时更符合新的课程理念:即新形式下。教师是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而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从而形成“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实验、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参与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学生课前分组调查,教师提供资料使学生形成“防范火灾,人人有责”的意识。 (二)教学媒体的使用: 本节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1、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2、观察、讨论、交流、合作; 3、调查、上网收集资料。 (四)、教学思路设计: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程序与教学环节的设计可分为三部分: (一)关于燃烧 3、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会燃烧?通过课本P89页的三组探究实验,(每两个学生为一小组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通过实验发展了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2、提出问题:如何灭火? 3、实验探究:分组实验, 讨论熄灭蜡烛的方法(利用桌面上的器材) 4、讨论、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体会与收获 学生汇报课前通过询问他人,走访消防部门,查阅报刊杂志,上网查找等方式获得的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常用灭火方法、火灾以及消防工作的调查和资料收集,进行交流讨论,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说板书设计:(围绕重点) (一)、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要和氧气接触 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隔绝可燃物 2.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六、说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努力做到抓住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从正反两个方面解决矛盾。在此过程中强化了重点,也使学生比较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播放房子着火的动画,创设情景,让学生学会一旦遇到火灾,要怎样自救?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后的结果作形成性评价,引导学生归纳:平时要有防火意识,面临火灾不会惊慌,要冷静果断,根据情况采用相应的自救措施。 2003年11月24日凌晨,莫斯科的俄人民友谊大学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造成38名外国留学生丧生、150多人住院治疗。 2003年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导致衡州大厦坍塌,二十名消防官兵死亡,直接经济损失7千多万元。 2004年“2·15”吉林中百商厦特大火灾,54人遇难,70余人受伤。 2004年11月28日,陕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66人。 教师与学生交流: 火场逃生训练 1、火势很小,根据起火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扑灭,比如沙和水等。 2、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求救。 3、被困在火灾区: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用湿棉被裹住身子,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到窗口呼救。 火灾是无情的,灭火不如防火。最近我国先后发生了好几起特大火灾。有关调查结果说明,造成特大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的防火工作做的不好。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都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才能很好地预防火灾? 四:说作业布置 (1)课本P94:1、2、3 (2)着手准备:针对城市建筑高层化,装饰高档化,设备电器化等现象,如何提高公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写一篇小论文。 * * 泉州六中 杨艺红 (一)说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三章物质的奥秘之后进行的。教材安排了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燃烧作为第四章的开篇,不仅重新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说明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对学生的学习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 (四)、学生学情分析: 1、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但不能提升到化学的角度来分析,通过本节课收集相关信息和实验,给学生机会展现自己的探究能力,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灭火的方法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 的,但学生往往只关注的是方法,而不去思考这样做的理由,使得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生搬硬套”。通过本节课老师有意识的引导,结合具体情况,寻找灭火的方法,引导学生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