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文阅读测验出题技巧初探-英文学科中心
英文閱讀測驗出題技巧初探
中文版: 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 呂潔樺老師
譯自 張碧珠老師之 A Pilot Study of Technique and Skills in Testing Reading Comp rehension
I. 英文閱讀測驗的意義與內容
閱讀測驗主要涵蓋三大面向ó字面理解 、文意理解 、批判性理解 。
1.1 第一面向ó字面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
在字面理解這部分 ,讀者須從文本中找出明確陳述的訊息及概念。Karlin(1971)指出 :讀者
能否讀出字面意義的關鍵在於他們掌握文章脈絡中詞彙意義的流暢度。換句話說 ,此面向即
指文本的表面意義 。
1.2 第二面向ó文意理解或文意指稱能力(Interpretive or referential comprehension)
與第一面向不同的是 ,文意理解或文意指稱能力這部分在測試讀者能否讀得更深入。讀者須
清楚明白文中所提出的概念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 ,讀者必須知道文中的概念如何運作,並
且看出這些概念的背後意涵。讀者在這部分會被要求做結論、下判斷或是預測結果。出題者
可以在這部分多問些較有挑戰性的問題 。
問題可以設計的方向如下 :
重新排列文本中所討論的概念或主題
解釋作者撰寫該篇文章的目的
若文中未具體陳述該文的重要概念,可以針對該概念做摘要
根據文章脈絡的發展 ,選出可行的結論
1.3 第三面向ó批判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
當讀者完全了解作者所述的概念和訊息後,才能測試讀者的批判性理解這一部分。在此 ,讀
者應具備如下的能力 :
能區別 「事實」陳述與 「意見」表達的差異
能辨識出具說服力的論據
能判斷出文本列出的訊息是否正確
雖說英文閱讀測驗主要在測試這三個面向 ,EFL/ESL 老師須明瞭這三個面向其實並很難區
分清楚 。本文將閱讀測驗分為字面理解、文意理解、批判性理解三面向的目的 ,旨在提供一
個大方向給英文老師,使其在編製英文閱讀測驗時,可以清楚理解英文閱讀測驗主要的測試
內容為何。研究顯示英文老師偏好測試學生的字面理解。出題者須明白閱讀訓練並不僅侷限
1
於閱讀基本能力的訓練或只測試讀者記起了多少文本中所提出的訊息。
教授英文閱讀的過程中,由於文章作者和學生的文化背景不同、語言熟練度不同,以及所擁
有的共通知識(common knowledge)也不相同 ,訓練學生對於文章脈絡回應(reaction)與重組
(reconstruction)的能力顯得格外重要 。
因此 ,英文老師在教英文閱讀時 ,建 議可以使用下列方法 :
選擇適合學生的教材 ,並且加強學生對於文章脈絡的理解能力。閱讀一
篇文章之後,老師可以讓學生判斷文中的語場(field of discourse) 、語旨
(tenor of discourse) 、語式(mode of discourse) ,以及文中所設定的主要
情境 。訓練一段時間後,學生對於文章脈絡的理解能力會因此提升 。
訓練學生重組作者設定的文章脈絡之能力 ,以及激發學生迅速使用共通
知識的回應能力。老師可以出一些可以培養這些能力的閱讀測驗問題 。
因為在訓練學生的回答的應變速度 ,如果學生答案不妥並不影響其表現 。
訓練學生快速預測文章脈絡發展的能力。學生可以自己從上下文中找出
重要的關鍵字來準確預測文章脈絡的發展。
拓展學生的世界觀 。老師應鼓勵學習英文的學生多閱讀不同領域的書
籍 ,學生的共通知識才能得以擴展。
在設計英文閱讀測驗多重選擇題時,老師應留意所設計的問題是否能讓學生對於文章脈絡激
起回應。
閱讀測驗能檢測出學生理解語言的能力與效果。在回答閱讀測驗過程中,學生應該知道作者
所建 立的文章脈絡 ,同時他們可以自己組織一個能夠幫助他們理解該文的脈絡結構。如此可
以大幅提升學生在閱讀測驗的解題速度與答題正確性。許多學生做閱讀測驗時,只注意文本
中文字或句字的表面意思;他們無法和文章的上下文積極地互動 ,也沒法運用作者所用的共
通知識 。當這些學生遇到幾個不懂的單字 ,他們會感到相當無助 。
另外 ,在設計閱讀測驗問題時 ,出題者須明白另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