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整理】糖尿病自我管理资料整理.docVIP

【2018年最新整理】糖尿病自我管理资料整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最新整理】糖尿病自我管理资料整理

糖尿病 防控糖尿病从生活点滴做起 2 测血糖时采血要注意什么?使用血糖仪的注意事项 4 血糖不稳定的17种原因 6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重要性 9 糖尿病专家谈-我的健康、我的梦 12 新鲜吧:糖尿病还有“蜜月期” 15 克服血糖控制中的3大障碍 16 2种情况不等于真实空腹血糖 19 问君哪得“甜”如许—谈血糖监测 21 警惕糖尿病“黄昏现象” 23 防控糖尿病从生活点滴做起 2016-06-21 左天宇,解放军306医院,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离我们有多远?该如何防控? 释因:糖的摄入与糖尿病有一定关系 据一项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在不添加人造甜味剂的情况下,逐步减少含糖饮料中的游离糖,预计可降低超重、肥胖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可见,糖的摄入与糖尿病有一定关系,但并非绝对。糖尿病的发生与能量代谢相关,糖作为重要的能量代谢物质,与糖尿病不能简单地画等号,它们之间有一个最根本的基础——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人体内最重要的降血糖激素,而胰岛素抵抗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胰岛素利用障碍,降血糖的效率下降,迫使身体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维持血糖的平衡。但这种维持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糖尿病就出现了。例如,不合理的膳食与生活习惯,包括糖、脂肪等能量代谢物质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而肥胖很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 满足“7-11”原则即可诊断糖尿病 现在全球共有成年糖友4.15亿,到2040年将上升到6.42亿人。我国是糖尿病发病大国,成人患病率高达11.6%,病人多达1.096亿,居世界各国之首。糖尿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2/3早期糖尿病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正因如此,有些人发生明显病变时往往已出现并发症。什么类型的人更易患糖尿病?年龄大于4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体重超标20%以上,有过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胎儿分娩史(出生时胎儿4公斤),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或是曾有空腹血糖升高或葡萄糖耐量异常者,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只要测出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这就是糖尿病诊断的“7-11”原则。 防治还得靠“五驾马车”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只要积极控制血糖,进行综合、全面的治疗,血糖可达标,并发症也能有效预防。”陈宏介绍,临床上,防控糖尿病常用“五驾马车”:健康宣传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自我监测和药物治疗。 1、合理饮食,健康不失美味。饮食控制可以减轻胰岛素负担,纠正代谢紊乱,维持理想体重,有助于血糖达标,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面对美食,只要心中有原则,能做到“总热量控制,合理搭配食物、多食用高纤维食物,清淡饮食,戒烟限酒”,健康与美味还是可以兼顾的。不过,在食谱的设计上,须根据患者的基本代谢率以及日常工作的劳动强度合理地做饮食总量的评估与餐次的分配,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同时避免夜宵。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尽量少吃富含精制糖类的食品,避免喝可乐、雪碧等软饮料和糖果、甜品类食品,猪皮、鸡皮、坚果类等含油脂高的食品也要浅尝辄止。至于水果,糖友一般不宜多吃,但并不等于完全不能吃,只要注意总量上的限制、品种的选择以含糖量低为主,也可在两餐之间少量吃。 2、适量运动,强身不忘安全。运动不但可以最直接地降低血糖,还能使血脂和血压降低,并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每一位糖友日常有规律地适量运动,可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选相对较易适应的运动。比如,老年患者可选强度轻的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中青年患者可选快走、慢跑、骑车、健身操等中等强度的运动。但一开始要避免运动量增加过大和过快,循序渐进为宜。每周锻炼以3~4次为宜,运动时间可从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到20分钟、半个小时或40分钟,一般每次不超过1小时,每周不低于150分钟的运动时间。运动前做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清楚心率、血压、心肺功能、肾功能和眼底等情况,结合用药及饮食控制,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对糖友更有帮助。运动时如果出现饥饿、心慌、出冷汗、头晕等低血糖症状,应该停下来,马上吃点随身携带的糖果等纠正血糖。如果不能缓解,应尽快就医。 3、监测血糖,有效减少并发症。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因饮食起居、运动、情绪等各方面的原因,血糖水平可能不时出现变化。仅靠医护人员在医院短期护理,并不能实现血糖长期达标,其实绝大多数时间更需要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国际上大多数指南将HbAlc<7.0%视为血糖控制目标,只要努力,绝大多数糖友都能达到。那么,日常在家中,血糖多久该监测一次呢?HbA1c主要是反映检查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在血糖达标前建议每3个月检测一次,在血糖达标后建议每6个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