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社第四讲ppt
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含义、特点及历史地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整体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区别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探索与反省 1.新中国建国初为什么会选择向苏联学习 2.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反省与探索 3.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偏离与毛泽东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回归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1.形成的历史条件 2.形成历程 3.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贡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探索与反省 1.新中国建国初为什么会选择向苏联学习。 ▲新中国为什么会选择向苏联学习。 新中国选择向苏联学习,除了两党两国性质一样,有共同的前途和理想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原因。 (1)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举,经济建设经验相对不足。刀枪入库后,如何建设新中国?向苏联学习是无法回避的一种选择。 (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二战”结束后,世界划分为两大阵营“华约”(1955年成立)和“北约”(1949成立)。两大阵营进行着“冷战”。毛泽东说,我们不当“骑墙派”。 ◆资料:“冷战”:相对于“热战”而言,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竞争。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冷战”开始。“冷战”的最前沿阵地是东欧一线,北至波罗的海,南到亚得里亚海。“冷战”双方彼此维持着一种“核恐怖平衡”。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3)苏联当时的成功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第一,“二战”后,苏联经济得到很好的恢复。上个世纪50年代初,就恢复到战前水平,成为社会主义的坚强堡垒。 第二,苏联的强大是同一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比较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削弱,战争中德国损失兵力990万、意大利80万、英国120万、日本500万。德国给苏联100亿美元赔款。只有美国强大起来,美国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位。 ◆建国初,我们说:“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4)苏联对新中国的支持是真诚的、实质的。 第一,新中国成立第二天,苏联外交上承认中国。1949年12月,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在苏联待了2个多月。 第二,1950年2月14日,《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用法律形式确定了两国的友谊。军事同盟。低息贷款中国3亿美元。156个工业项目。 ▲建国初新中国向苏联学习了什么:“斯大林模式”。 (1)发展重工业。把重工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建国前,中国重工业少之又少。1950年苏联答应援建156个工业项目,以重工业为主。 (2)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从1953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中国建成几乎完全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中国建立(不是建成)了社会主义。 (3)计划经济与之相应建立起来。国家直接管理经济,政府与企业成了婆婆与媳妇的关系。 (4)政治上高度集权。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模式。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2.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反省与探索。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反省 (1)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任何经济建设模式都不能说是普遍真理。苏联的“城市中心论”使中国革命吃过亏。 (2)苏联自身问题成堆。苏共“20大”,斯大林神话被打破。“要黄油不要面包”。 (3)中国国内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第一,生产力布局。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第二,经济体制。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没有怎么处理好。重积累,轻消费。 第三,产业结构。农轻重比例关系没有处理好。如“三农”得不到重视:“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 ◆资料: 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有一段话可供参考:中国的农民就像是中国人的大儿子。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带着一班弟弟妹妹打下了红色江山,建起了这个大家庭。在和平建设的年代,他们又长兄如父,任劳任怨,用自己长满老茧的双手供养弟弟妹妹上学进城,完成了家庭的工业化。后来,弟弟妹妹都大变样了,进城的住进了洋房,做生意的开起了小车,留学的留学,经商的经商,而这位大哥却有些疲惫了,显得老态,不时髦也不潇洒了,看着一大家子纷纷高车大马,向着繁华的城市绝尘而去,自己蹲守在农村,虽说也想追赶现代化,但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搞到最后,舅舅不爱(嫌太土),姥姥不疼(嫌太迂),可是还不是太生气,因为天生的憨厚……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理论问题。 第一,提出了探索的基本方针。 1956年4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