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理科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科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的危害 治理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 “ 边治理边破坏” 再 见 * 联合国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地球表面1/3面临荒漠化威胁,非洲46%的土地和4.85亿人口已受到荒漠化影响,亚洲一半以上的干旱地区也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土地荒漠化后就成为不毛之地,而且正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比利时加丹麦。目前全球2/3的饥饿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其中一半生活在土地荒漠化地区,由于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低下,人们处在饥饿与贫困之中,可以说,荒漠化与贫困密不可分。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影响,我国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为严重。 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力。 阅读教材1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什么是荒漠化? 一、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就是土地沙漠化吗? G C F A E B D 草原退化 土地沙漠化 土壤盐碱化 红色荒漠化 石漠化 讲讲图示我国各地荒漠化的具体表现 黑土退化 水土流失 阅读P37材料“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结合P38活动“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楼兰消失之谜”为案例,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合作探究 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植被 ? 河流 气候 地形 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离海洋远 高原 盆地 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少 多是内流河、水量小 以草原,荒漠为主,植被呈东西差异 思考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荒漠化与有什么关系? 气候干旱 地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植被稀疏,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 多大风 自然因素 (基本条件) (物质条件) (动力条件) 人为原因 (荒漠化90%以上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 (1)过度放牧 (4)水资源利用不当 (2)过度樵采 (3)过度开垦 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黄土高原如今到处是千沟万壑,成为地球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阅读材料2 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1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土壤: 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 坡度较大,地面物质不稳定 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人为因素: 植被的破坏 营造宫殿、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开矿等 二、(合作探究)荒漠化的危害 1、毁坏村庄、农田、铁路、公路、水库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 3、荒漠化使生物产量下降,引发饥荒 现实: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墚”,这是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真实写照. 荒漠化—世界环境头号问题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是实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三、如何防治荒漠化呢? 1、封沙禁牧,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植被。 6、控制人口数量,发展经济,消除贫困 3、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 5、生态移民 7、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法律法规。 2、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的生活能源问题禁樵禁采 4、做好矿区,修路区的复垦工作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世界在行动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干旱日: 中国在行动 地图册P35 我国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 建防护林带 乳化沥青固沙 治沙措施 生物治沙 治沙措施 工程治沙 * *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