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佛山文化综合体概念规划第一轮方案05(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pdf

佛山文化综合体概念规划第一轮方案05(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佛山文化综合体概念规划第一轮方案05(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方案构思 佛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在设计之初, 佛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本方案的立意。 “一花独放不是春”,“世纪莲”体育中心位于基地东北侧,为了更好的 突出它的标志地位,我们在方案中设置了两朵莲苞,取“并蒂莲”之意。这两朵 莲苞分别是多功能文体中心和露天剧场,一实一虚,寓意了佛山不仅是一个经济 重镇、而且也是一个文化重镇。 在空间形态上,“并蒂莲”与“世纪莲”体育中心交相辉映。由的世纪莲 到南侧含苞待放的并蒂莲,寓意着佛山新城建设向南发展的态势。 佛山传统民居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梳式布局”和 “鑊耳山墙”。我们在设计中,提炼出这一文化要素,并赋予方案以灵魂。它的 布局,它的冷巷,它的鑊耳,它的庭院,是那么的传统而又现代,充满了文化气 息,又是如此的让人亲近。 项目特色 强调集聚与共生的概念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强调集聚与共生的概念,将文化与商业充分整合,减 少重复投资、提高使用效率,力求达到“公共建筑空间功能,商业运营管理”的 目的。 塑造公众参与的场所 本项目的目标不是建十个事业单位,而是要塑造一种“公众参与”的、有 历史文脉和文化传承的场所。在这里,将构建佛山浓郁的文化归属感,把物质的 建筑环境提升成精神的乐土,打造一个佛山的“新天地”。 生态理念贯穿于设计之中 在屋顶部分,设置了太阳能热水真空管、太阳能电池,设置了通风屋面, 降低了建筑能耗。屋顶两侧设计了喷雾降温设施,可在炎热天气朝巷道喷发细微 水雾。将河涌、植被与建筑设计整合,创造一个宜人的公共环境。 从城市设计视角研究群体空间 将基地周边环境要素纳入到城市设计的范畴,从标志性、尺度、体量等多 方面来研究本项目与周边项目的相互协调。 立体中轴 方案设计了一条南北方向的公共空间轴,始于博物馆佛山民居体验区的戏 台,结束于多功能文体中心,它既是一条集交通,景观,商业,休闲于一身的立 体空间。华灯初上,人们行走于其间,仿佛感受到“秋色”的胜景。 公共空间平台在二层贯穿整个用地,将各个功能体块有机地联系到一起, 通过平台可到达任意一栋建筑。结合地铁出入口在用地中间沿南北方向设计了一 条地下商业街,商业街和地面层、平台层通过大台阶自动扶梯相连,形成多个充 满趣味的庭院空间。 图 1:夜景鸟瞰图 视点为从基地南部向北部俯瞰,反映出公共文化综合体的建筑总体布局与 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佛山公园的相互关联,同时也反映出建筑群的“梳式 布局”的特色。 图 2:北端效果图 该图重点反映了公共文化交流轴线,该轴线从东平河一侧的戏台与迁建而 来的传统民居开始,一直向南延伸到多功能文体中心;同时也反映出建筑屋顶的 “鑊耳山墙”的意向。 图 3:从基地东南侧方向的人

文档评论(0)

alla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