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际土地之利用和保育new nccumoodle数位教学平台
第二章 國土保育範圍之劃設及管理 一、 國土保育範圍之劃定。(草案第五條)二、 高、中、低海拔山區、離島地區及海岸地區之管理。(草案第七條至第十二條)三、 海岸保護地帶之劃設及管理。(草案第十三條及第十四條)四、 本條例實施範圍內公有土地之管理。(草案第十五條至第十七條)五、 本條例實施範圍內交通運輸方式之管理。(草案第十八條)六、 高、中海拔山區各級道路新闢、拓寬及修復之限制。(草案第十九條)七、 山坡地道路屬非計畫道路者之新闢、拓寬及災後復建補助原則。(草案第二十條)八、 高、中、低海拔山區、河川區域及海岸地區得設置整合管理單位。(草案第二十一條) 第三章 國土復育促進地區劃設及管理 一、 國土復育促進地區之劃設。(草案第二十二條)二、 國土復育促進地區復育計畫之擬定、報核、通盤檢討及土地徵收。(草案第二十三條)三、 國土復育促進地區除嚴重地層下陷地區之管理及限制。(草案第二十四條)四、 國土復育促進地區內嚴重地層下陷地區之管理。(草案第二十五條)五、 直轄市、(縣)市政府對國土復育促進地區內有受災危險之聚落或建物,具限制居住及強制遷移之權責。(草案第二十六條) 第四章 補償、遷居及生活照顧 一、 高、中海拔山區、河川區域及國土復育促進地區之補償規定。(草案第二十七條至第三十條)二、 本條例規定之補償條件及方式、承購及承租條件、程序及其他有關事項之辦法之訂定。(草案第三十一條)三、 直轄市、(縣)市政府對高海拔山區、中海拔山區及國土復育促進地區內之居民遷居平地之生活照顧措施。(草案第三十二條至第三十三條)四、 一定規模以上之遷村直轄市、(縣)市政府應辦理安置及其土地取得。(草案第三十四條)五、 地方執行機關為迅速安置國土復育促進地區居民應辦理之安置計畫前置作業。(草案第三十五條) 第五章 原住民權益之特別保障 一、 原住民權益之基本保障原則。(草案第三十六條)二、 原住民保留地之農牧用地,經劃定為國土復育促進地區者之承租及管理原則。(草案第三十七條)三、 本條例實施範圍內之原住民保留地,中央原住民族事務主管機關應輔導原住民部落永續發展產業。(草案第三十八條)四、 原住民部落願意集體遷村者,中央原住民族事務主管機關應辦理之事項。(草案第三十九條)五、 本條例實施範圍內原住民願自行遷居平地者,直轄市、(縣)市政府應協助辦理之事項。(草案第四十條) 第六章 財源籌措一、國土復育基金之設置、來源及用途。(草案第四十一條) 第七章 罰則一、 違反本條例規定之行政罰及刑罰。(草案第四十二條至第四 十五條) 第八章 附則一、 國土資源調查、土地利用調查與監測及國土資訊系統之建立。(草案第四十六條)二、 土地管理機關本於所有權之作用,請求返還土地而涉訟者,適用民事訴訟法簡易訴訟程序。(草案第四十七條)三、 本條例施行細則,由主管機關定之。(草案第四十八條)四、 本條例自公布日施行。(草案第四十九條) 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 災後國土保育新思維 九二一後遺症 地球環境變遷 天災常態化 敏感地區開發風險加大 成本越來越高得不償失 原住民部落永續發展受威脅 降低開發是唯一的路 保育利益大於開發 新舊思維比較 目的 實施範圍 山坡地 河川區域 海岸地區 嚴重地層下陷地區 離島 原住民部落 原住民部落道路 基本原則 有效管理:劃設國土保育地區範圍,加以管理 劃定「國土復育促進地區」及推動復育計畫 完整配套措施 循序辦理:政府決心、自然力量 策略 報告完畢,謝謝各位 資料來源: 1. Miller G. Tyler JR. Living in the Environment-Principles Connections and Solutions 13th ed. California: Brooks/Cole 2004 2.法規: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海埔地開發管理辦法、海岸法草案 3.邱文彥,與海爭地──海埔地開發的省思與前瞻 5/science/content/19930009.htm * 山邊溝 在坡面上,每隔適當距離,沿等高方向所構築之淺三角形溝。其目的: (1) 減短坡長,分段截洩逕流以防止沖蝕,增進水土保持效益。 (2) 提供田間作業道路,建立坡地省工經營基礎。 安全排水 0.2M 截水溝 截水溝--沿近似等高方向,橫跨於被保護土地或保護物之上方,以攔截逕流,並導至安全地點之溝渠。 其目的為: (1) 截洩上方逕流,以免損壞農地及構造物; (2) 截洩逕流以抑制溝壑沖蝕。 跌水-溝渠坡度過陡,水流速度超過限制流速,則易侵蝕溝底為減緩流速,消除能量,於適當地點建造控制落差之構造物。目的為: 減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