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古学”到“今学”.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古学”到“今学”

从“古学”到“今学” —浅谈中国的教育制度 中文系 051班 34号 李仕梅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有个得意门生颜回,孔子认为颜回是他众多学生中唯一能传其道、行其道的高材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孔子觉得唯有颜回才有资格成为他的继承人呢?让我们先来读一则故事。 据《庄子·外篇·田子方》的记载,颜回独创了“影子学习法”。所谓“影子学习法”,是指先模仿后自省,也就是说,颜回先模仿孔子的生活、作息、思考、处事等,当他发现有些事情孔子做起来轻松又自然,但自己却感觉困难又别扭时,颜回马上自我反省,找出症结所在,然后从头再来,一次次地校正,再一次次地模仿。颜回不停地重复这些动作,直到能与老师并驾齐驱。正是这种先模仿后自省的循环学习方式才使得颜回成为孔子最赏识的学生,因为只有他才能最迎合老师的心绪。 毫无疑问,颜回独创的“影子学习法”不仅让他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而且他的学习方法还曾倍受世人的称颂。但事物的本质在于运动,时代发展了,古代很推崇的事物,很可能会被时代浪潮淘汰。我们不妨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颜回有不老之术并活到21世纪的今天,那么他是否仍然能赢得老师的赏识,他的“影子学习法”又是否能让大众接受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恐怕他不仅会受到许多同学的蔑视甚至嘲弄,就连老师也不认同他的学习方法,而且会觉得他很怪异。这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推崇或者说试行素质教育,而原来那种应试教育则不断被人们批判。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什么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它们的存在基础、各自的特点及优劣弊端等等有个大体的了解。 首先,我们从中国的传统教育即应试教育谈起。 所谓“应试教育”,它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甄别功能,是一种“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它是一种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 应试教育关心的是升学或为未来谋取较好的职业而获得一个好的文凭,至于个人的身心是否全面发展则显得无关紧要。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把教育基础搞成升学教育、应考教育,使广大学生为争夺高学历、高文凭而拼命学习的应试教育模式,显然脱离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因而应试教有许多危害,如束缚了学生的视野,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抹杀了学生的其它兴趣,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弱化了学生的能力;影响教育公平;同时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教师的工作负担。 虽然应试教育有很多危害,人们也已对进行了二三十年的批判,但它为何“批而不亡”甚至愈演愈烈呢`?原来,这是有它的存在基础的。 首先,应试教育是中国传统考试制度的产物。虽然科举制度已早已被废除,但直到现在,“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换得“金榜题名”等传统观念在很多人们心中还根深蒂固,人们不能也很难在短时期内就把它从心中彻底驱除。 其次,应试教育是我生产力还不发达,就业岗位有限的产物。在脑体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还将长期存在的情况下,高学历、高文凭仍然是非常诱人的,它们往往是通往高地位、高待遇、高消费的桥梁。 同时教育机会竞争激烈也不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偏差的产物。人们只重视智育,忽略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智育过程也不全面,出现重知识轻智力,高分低能的情况。君不闻在国外的名牌大学中,考试最高分的往往是中国留学生,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最差的往往也是中国留学生。试问,在那些考试时成绩斐然的中国留学生中,又有几个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呢? 为了革除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的弊端,创办适合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的相对科学的教育,我国推出了素质教育制度。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其实质是促进人的身心和潜能的发展以及人类文化和知识向个体心理品质的肉体化;核心是提高人的素养和品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为主体性;其终极目标是以个人素质和全民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的人的现代化,即在发展个性的基础上,促进人的现代化,以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以人为本,突出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关注终身发展。 既然中国要推行素质教育,那么,它有哪些存在基础呢?首先,素质教育是现实中人的异化与片面化向人的完善与全面发展的转变。笫二,它是对应试教育消极后果的纠集作用。最后,它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由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一些不同点。它们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内容、教育评价不同;教育方法也不同;应试教育是一种“授之以鱼”的方法,而素质教育则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方法。 虽然中国要推行素质教育,可是由于经济投入不够、实施方法等原因,素质教育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仍然是应试教育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