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报告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六讲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Social group and Social orgnization
1
本讲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第三节 婚姻与家庭
第四节 社会组织及其管理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1.概念
社会群体(social group),也叫社会团体,是社会学中的特定概念,并非任何一个人群都可以称为社会群体。——社会集群、社会类属
广义上,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狭义上,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2.社会群体的特征
(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群体认同与行为期望、群体标志
(2)有持续的互动关系。保持比较长久的而不是临时性的交往,是社会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重要区别
(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群体成员有一些共同的观念、信仰、价值观和态度,并遵循一些模糊的或者明确的行为规范
(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尽管程度不一,但群体内部的分工协作普遍存在
(5)有一致的行动能力。在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作用下,社会群体随时可以产生共同一致的行动,而乌合之众则不能。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互动关系特征
2.大群体和小群体——群体的规模
3.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群体的规范化程度
4.内群体和外群体——群体成员的归属
5.先赋群体和后致群体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三、社会群体的结构
(1)群体的规模
群体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群体成员间关系的数量和形式。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中的潜在关系也在增多,而且以几何级数增长的群体中的潜在关系,其速度远远大于群体成员数的增长。
(2)群体规范
(3)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4)群体领导与群体决策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群体的主要领导形式
工具性领导——指引该群体为达到最终目标奋斗;
表意性领导——力求造成群体的团结与和谐。
领导作风有三种基本类型:
思考:不同的领导人有着不同的领导作风,是否可以对不同的领导作风进行抽象的“好坏”评论?
权威型/独裁型
民主型
放任型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是指群体活动中,群体针对遇到的问题而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是群体发挥作用的重要步骤。
决策过程:
搜集信息
信息评估
作出决定
努力恢复融洽
关系,以保证
群体维持团结
思考: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正
功
能
负
功
能
(1)初级群体是个人社会化的最基本的环境;
(2)满足个人的各种基本(特别是情感)需要;
(3)拓展个人社会生活领域和增强活动能力;
(4)保持和传递社会文化、稳定社会秩序
(1)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2)正式组织中的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
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
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四、几种初级社会群体类型
1.婚姻与家庭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最重要的初级社会群体。
2.邻里
基于地缘上的接近,经过长期互动而成。邻里关系的形成,取决于居住关系的稳定性。
1)邻里在传统社会中的功能:
生产、生活上的互助;
社会安全与社会控制功能;
社会化功能;
感情满足和娱乐功能
信任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2)邻里的历史演变
3)邻里关系的衰落
社会流动的增强、市场化
4)邻里关系的重塑
社区建设
同血缘同姓邻里
异姓邻里
邻里的冷漠
思考:为什么说异姓邻里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3.“伙伴群”或“友群”
由某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人组成,规模一般较小,互动较频繁,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1)形成原因:
家庭和正式组织对成员某些需要满足提供能力的缺失;
伙伴群能提供这种需要的满足
有结群的能力和意向
经常性的互动
2)特点
互动的平等性、关系的非正式性、普遍性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第三节 婚姻与家庭
一、婚姻与家庭的关系
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是形成家庭的基本关系。
1.关于婚姻的争议
合法还是合俗?
异性还是超性?
2.婚姻与家庭的演进
原始生活群 氏族 家庭(血婚制伙婚制偶婚制专偶婚制一夫一妻制家庭)。
二、婚姻
1.婚姻的形式
单偶制与多偶制
指定婚、自由婚、抢婚
2.婚姻是一种社会行为
满足人类性、繁衍的社会需要;需要社会认可;群体联合的纽带
3. 婚姻的缔结
择偶方式
择偶标准:对方个人条件、家庭条件
择偶距离:社会距离、空间距离
婚姻的仪式及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社会工作概论第十四章_医疗社会工作教材教学课件.ppt
- 社会工作概论第十一章_老年社会工作教材教学课件.ppt
- 社会工作概论第四章_社会工作理论教材教学课件.ppt
- 社会工作概论第一章_社会工作导论教材教学课件.ppt
- 社会交往心理学教材教学课件.ppt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_课件教材教学课件.ppt
- 社会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技术(Stata)2_STATA_简介教材教学课件.ppt
- 社会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技术(Stata)3_数据的读入与熟悉教材教学课件.ppt
- 社会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技术(Stata)5_数据的合并与转换教材教学课件.ppt
- 社会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技术(Stata)8_参数估计教材教学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