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西方汉学教材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报告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孤儿》(L’ Orphelin de la Chine) 于1755年8月20日在巴黎公演 背景:春秋——宋元之交蒙古人入主中原 人物:忠、奸代表赵、屠两家——前朝旧臣遗孤(文明)与当朝新主新贵(野蛮)。 Lecture de la tragédie de L’Orphelin de la Chine Illustration de “L’orphelin de la Chine” 谋飞(Arthur Murphy )改编的《中国孤儿》 1759年在伦敦如瑞兰剧院上演。主要依据伏尔泰的剧本,但在改编时有“不少地方是直接取材于《赵氏孤儿》。 舞台布景、道具与 服饰的“东方色彩” 演员表演的“做功到家”, 更加凸现其“带有的现实的政治意义”。 在伦敦上演九次。 小说 18世纪早期,旅居中国的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将《今古奇观》中《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怀私怨狠仆告主》、《念亲恩孝女藏儿》和《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四篇译成法文,收入杜赫德主编、出版于1735年的《中国通志》。《中国通志》1736年被罗伯特·布鲁克斯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 1747一1749年出版了它的德文本。 《好逑传》(History of the fortunate or Well-assorted union),其节选本由珀西主教((Thomas Percy) )刊行,随后又被翻译成法文,并于1766年在里昂刊行。 35年后,英国外交官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修正,刊印了比以往开本更大和翻译更精确的《好逑传》新版上下卷, 红楼梦 Henry Giles.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n English abstract) Yang Hsienyi,Gladys Ya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 David Hawks .The story of the stone,or the dream of red chamber 水浒传 Pearl S. Buck: All Men are Brothers (1933)(70chapters) Sidney Shapiro: Outlaws of the Marsh (1980) Alex and John Dent-young :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 (1994)(120chapters) 西游记 Arthur Waley: Monkey: A Folk-Tale of China (1942) (abridged translation, 30 out of the 100 chapters W.J.F. Jenner: Journey to the West (1982–1984,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Beijing ) (a complete translation in three volumes) Anthony C. Yu(余国藩 ):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1977–1983,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An abridged version of this translation was published under the title The Monkey and the Monk. (2006) 三国演义 Roberts, Moss(罗慕士), tr. Three Kingdoms: A Historical Novel (199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Robert E. Hegel, and C. H. Brewitt-Taylor(邓罗):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诗歌 意象派与中国古代诗歌   “上世纪(指19世纪)我们重新发现了中世纪,而这个世纪我们在中国重新发现了希腊文化的魅力……毋庸置疑,只要我们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就会发现中国诗歌中有纯净的颜色;诚然,这一美景已经通过翻译得以呈现。”             ——埃兹拉·庞德 中国文学在西方 西方汉学的缘起 早期接触 马可波罗 (1254~1324 ) 13世纪末年;《马可波罗游记》 各种译本过100种 1935年冯承钧译本 《马可波罗行纪》 马可波罗究竟到过中国吗? 19世纪初,德国学者徐而曼的质疑 1965年,德国汉史学家福赫伯的质疑 1979年,美国学者J.W.Haeger(海格尔)《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从内证中看到问题》 1982年,英国学者C.Clunas(克雷格·克鲁纳斯)《探险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