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道概要
原 道
韩愈
创作背景:
隋唐时佛教盛行,儒学在思想学术界影响日渐衰微。韩愈在政治上排斥佛教的同时,又作此文,以维护儒学的基本观念,扫除佛教的思想影响。
《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
文中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从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层层剖析,驳斥佛老之非,论述儒学之是,归结到恢复古道、尊崇儒学的宗旨,是唐代古文的杰作。“原道”,即探求道之本。韩愈认定道的本原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他以继承道统、恢复儒道为己任,排斥“佛老”,抨击藩镇割据,要求加强君主集权,以缓解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
题注:原道的意思是探究“道”的本原。“道”本来是许多学派共同使用的范畴,本义是人走的道路,引申为规律、原理、准则、宇宙的本原等意思。春秋时子产讲“天道远、人道迩”,天道指天体运行规律,人道指做人的最高准则。儒家也讲天道、人道,老庄讲“虚无”之道,佛家讲“心悟”之道。韩愈反对佛道俩教“清静寂灭”之道,他认为道乃“相生养之道”,具有伦理关系的内容。唐代佛道二教盛行,僧尼道士已成为一种特殊势力,他们“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还可以免租税和徭役以及兼并大量土地,故很多人出家藉以避税、避祸;政府财力落入佛寺之中,出现官佛争利的现象,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破坏,而且也影响社会风气,对儒家思想造成冲击。以儒家主导的知识分子提出新思想,韩愈主张恢复孔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佛道二教。为了重振儒学,他开展一个文体革新运动,提倡古文,写作不少古文以排斥佛、道思想,因为古文本来是载道的,因而也便于学习和宣扬儒家之道,使唐室再度兴起,解决当时社会问题,恢复儒家之道统。这种政治思想主要就是重新恢复战国时期儒学传统,加以整理改造使之适合新时期需要,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对“道”的理解,着重阐明“道统”学说。
听朗读,明句读: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博爱叫做仁,合宜于仁的行为叫做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按照仁义的原则去做叫做道,内心具备仁义的本性、不需要外力的帮助和支持叫做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仁和义是有确定内容的名词,道和德是没有确定内容的名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凶德。
意注:
这里韩愈给仁、义、道、德下了定义,仁义二者有其特定的内容,是儒家所特有的;道德二者的意义比较宽泛,哪一个学派都可以用,对“仁”韩愈用“博爱”释之(与孔子“仁者爱人”相通),意即对人充满关怀和热爱,始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进而推及于任何人“泛爱众”;这种“博爱”的心情必须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如得体适宜,即是“义”(与孔子“克己复礼”相通)。所以仁、义二者,一表现为内心修养,一表现为行动。按照仁义的标准去做即是“道”,不必要外界的帮助和安慰,切实具备仁义,达到自得自乐的地步,即是“德”。韩愈在这里是用“仁义”来限制“道德”,用“仁义”来充实“道德”。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老子轻视仁义,并不是诋毁仁义,而是由于他的观念狭小。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好比坐在里井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
彼以煦煦(xù)为仁,孑孑(jié)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老子把小恩小惠认为仁,把谨小慎微认为义,他轻视仁义就是很自然的了。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老子所说的道,是把他观念里的道当作道,并不是我们儒家所讲的道。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他所说的德,是把他观念里的德当作德,不是我们儒家所说的德。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凡是我们儒家所说的道德,其内容仁和义之融合,是天下的人所共同承认的道德。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和义说的,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
意注:至此,韩愈把儒家道德和老子的道德划开了一个界限,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主张不主 张仁义。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自从周道衰落,孔子去世以后,秦始皇焚烧诗书,黄老学说盛行于汉代,佛教盛行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那时谈论道德仁义的人,不归入杨朱学派,就归入墨翟学派;不归入道家,就归入佛学。
入于彼,必出于此。
归入了那一家,必然轻视另外一家。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通“污)之。
尊崇所归入的学派,就贬低所反对的学派;依附归入的学派,就污蔑反对的学派。
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唉!后世的人想知道仁义道德的学说,到底听从谁的呢?
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道家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家也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历史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概要.ppt
- 历史重点复习1-16概要.ppt
- 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概要.ppt
- 部门工作服务标准.doc
- 部编版八上24.诗词五首课件.pptx
- 历史的昭示概要.ppt
- 历史第3课概要.ppt
- 历史选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概要.ppt
- 鄂教版 五年级(下)第一单元一.doc
- 郭沫若诗两首修改。玉.ppt
- 建筑隔热涂料工程应用技术标准.docx
- DB51T 1423-2025中小学舞蹈教室建设规范.pdf
- DB41T 2844-2025电梯检验检测数据规范.pdf
- DB51T 3269-2025钉螺控制技术 黑色塑料地膜覆盖灭螺.pdf
- DB3212T 1184-2025人行道及建筑后退空间停车泊位设置管理规范.pdf
- DB41T 2849-2025食品快速检测通用技术规范.pdf
- DB41T 2825-2025油菜-谷子周年轮作栽培技术规程.pdf
- 《工作场所空气中草铵膦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技术规程》.pdf
- DB41T 2832-2025北方中蜂繁育技术规程.pdf
-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服务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