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郑州东风路与文化路下穿式隧道支护降水监测组织设计.doc

郑州东风路与文化路下穿式隧道支护降水监测组织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州东风路与文化路下穿式隧道支护降水监测组织设计.doc

郑州市东风路—文化路下穿式隧道 基坑支护降水及监测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纲要 第一部分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1、任务来源及性质、规模 拟建工程为郑州市东风路—文化路下穿式隧道工程,该工程位于郑州市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工程起点0-400,终点0+440,工程总长880米。其中隧道长286m,净跨径15.5m、净空高4.6m,断面形式为单孔箱涵。东西向引坡长分别为205及185m。 本工程设计工作由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河南五建集团公司参与本工程施工投标,拟承担本工程施工工作,根据初步设计施工图纸内容及要求,我公司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本章节内容主要为基坑支护、降水及监测工作实施组织计划。 2、周边环境 2.1 交通道路状况 郑州市东风路—文化路下穿式隧道位于东风路与文化路交叉路口,交通便利,施工车辆进出场区非常方便。周围环境为居民区、科技市场商业区,人车流量大。 2.2 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拟建场地四周道路上设有给排水、燃力、热力电力、通讯及水气等公共设施管线。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市政管网图,其主要管网布置见市政工程管网图资料。 2.3 周边建筑物 周边主要建筑分布在东风路两侧及与文化路交叉十字路口位置建筑,涉及住宅楼、商业用房等建筑20余处,其建筑密度较大,目前暂无各建筑基础资料,施工前应详细查明,尤其是距离基坑边线1-2倍深度范围内的建筑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并记录原始状况,并进行重点监测,重点保护。 二、场地岩土工程 1、地形地貌 根据化工部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2008年9月8日提供的《东风路下穿式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揭示,场地属于郑州市东北部,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郑州东部泛滥平原区,地形较平坦,地貌单一,相对高差0.5m。 2、地层结构 地质报告资料揭示本场地50.0m范围内,表层为0.3m水泥地坪、下至约2.0m为填土;2.0m至32.0m为第四纪全新世冲击形成的地层,以粉土、粉质黏土、粉细砂为主,32.0m以下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冲积形成的地层,以粉质黏土为主。 根据其不同的成因、时代、及物理性质差异分为9个工程地质单元层,各层地基土分述如下: ⑴杂填土(Q4ml):层底埋深0.6-2.2m,层厚0.6-2.2m。 表层部分为沥青路面及灰土垫层、砖块等垃圾。 ⑵粉土(Q4-3al):层底埋深1.6-7.6m,层厚1.7-5.6m。 地层呈褐黄色-灰褐色,稍湿,稍密。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中等。见小粒径钙质结核、局部富集,含少量腐植根孔等。本层局部夹有⑵-1层粉土,稍湿,中密。 ⑶粉土夹粉质黏土(Q4-3al):层底埋深5.7-9.6m,层厚0.7-4.3m。 地层呈灰黄色-褐黄色,稍湿,稍密-中密。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中等。含白色钙质条纹和小粒径钙质结核,钙质结核局部富集。局部夹有灰褐色粉质黏土薄层。 ⑷粉土(Q4-3al):层底埋深6.4-11.1m,层厚0.5-3.5m。 地层呈灰黄褐色,湿,中密。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中等。见小粒径钙质结核,白色蜗牛碎片等。 ⑸粉土夹淤泥质粉质黏土(Q4-3al l):层底埋深11.5-14.2m,层厚2.0-5.9m 。 地层呈灰黄褐色,湿,中密。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中等,见小粒径钙质结核,白色蜗牛碎片等。局部夹淤泥质粉质黏土,呈透镜体状分布,灰色、灰褐色,软塑,切面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⑹粉土 (Q4-2al):层底埋深13.5-19.0m,层厚1.4-6.9m。 地层呈灰色、灰褐色,湿,中密。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中等。夹有⑹-1层粉土有砂感。见小粒径钙质结核、蜗牛碎片、白色钙质斑点等。 局部夹有黑色、黑灰色有机质土、泥炭质土,分布深度范围在16.0-17.5m之间。(详见下表2.2)。 ⑺粉细砂(Q4-1al):层底埋深31.3-32.3,层厚14.7-14.9。 地层呈灰色、灰褐色,饱和,密实。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含云母、暗色矿物等,见钙质结核。本层颗粒粒径变化较大,局部为中砂。 ⑻粉土(Q4-1al):层底埋深41.6-43.0m,层厚9.1-10.4m。 地层呈灰色,灰褐色,湿,密实。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中等。见铁染斑点、钙质条纹,含小粒径钙质结核,切面光滑,稍有光泽。 ⑼粉土(Q3al):本层勘探深度内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7.0m。 地层呈灰黄色、黄褐色,硬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黑褐色铁锰质斑点,少量钙质结核。 各地层主要地质参数见勘察报告。 3、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郑州地区处在河南省北中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比较显著,具有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的显著特点。雨季多发生在6~8份。 本场地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3.0 m左右(标高约88.7

文档评论(0)

danli2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