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3课 拟行路难(其四)
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
P7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本籍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鲍照生活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这些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
此诗是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对士族门阀制度的压迫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痛苦和无奈。
对应学生用书P7
一、字音识记
1.鲍照(bo) 2.酌酒(zhu) 3.踯躅(zh zhú)
二、词语释义
1.泻水置平地 泻:
2.人生亦有命 命:
3.举杯断绝歌路难 断绝:
4.吞声踯躅不敢言 吞声:
5.吞声踯躅不敢言 踯躅:
三、名句背诵
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3.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P7
1.吞声踯躅不敢言一句中的吞声说明了什么?
明确:
2.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
3.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
4.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
5.从《拟行路难(其四)》看,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形象 酌酒以自宽 忍气吞声,无可奈何 吞声踯躅不敢言 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敢正视
1.诗歌跌宕起伏,心理曲折婉转
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中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得曲折婉转。
2.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
全诗语言近似口语,晓畅流利,沉郁伤感,一唱三叠,叹之咏之,徘徊往复,尽情发泄。如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几句话,诗人以极通俗的语言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P8
诗歌语言的鉴赏(一)
——
在诗歌创作中,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要在遣词时进行认真的推敲,以期作品中的文字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效果,创造出新的艺术美感。这种艺术加工的方法,称之为炼字。如中的绿(王安石)、中的弄(张先)、中的闹(宋祁),一个绿字写出了春之盎然,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字是情感的载体,炼字的本质实际上是炼意。在鉴赏诗歌时,要抓住字——意这个纲,从字入手,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解析]
[参考答案] 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二、常用解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或点出表现手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的复与例句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单元序列写作(二)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第12课 我有一个梦想.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第1课 荷塘月色.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第2课 故都的秋.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第3课 囚绿记.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板块学习课件:第9课 赤壁赋.ppt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第4课 《诗经》两首.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学习学案:第7课 诗三首.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26课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27课 项脊轩志.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4课 蜀相.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6课 春江花月夜.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7课 夜归鹿门歌.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2课 湘夫人.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5课 书愤.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一单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9课 登岳阳楼.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