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航空航天]工程热物理和能源利用-2006_10 学科发展报告-第3章 内流流体力学.pdf

[航空航天]工程热物理和能源利用-2006_10 学科发展报告-第3章 内流流体力学.pdf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航空航天]工程热物理和能源利用-2006_10 学科发展报告-第3章 内流流体力学

第三章 内流流体力学 3. 1学科体系、研究范围和任务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流流体力学发展经历了重大变化。首先,研究对象除 继续重视叶轮机械内部流动、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等宏观问题的研究之外,己拓展到 微器械、微通道的流动,甚至还涵盖了生物流体力学等方面。其 次,研究方法上大量 先进测量和流场显示技术,如LDV 、PIV技术的应用,已 使内流流体力学实验面貌发 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揭示复杂流动机理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再有,计算从 广泛使用无粘模型到普遍采用有粘模型,从定常流动模拟到三维非定常模拟转变。大 涡模拟(LES)甚至直接数值模拟(DNS)方法,也已经开始在不少内流问题中得到应用。 此外,研究目标从过去只注重揭示内流流动机理到重视与广泛渗透的微电子技术相结 合,发展各种内流流动的主/被动控制技术,这种转变也构成了内流流体力学发展的一 个重要特征。总之,随着实验、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和不断融合, 内流流体力学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更好地解决各种内流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对内流流 体力学所涉及的应用背景的深刻理解、对所凝练的基本物理问题的深刻认识和不断深 入的理论与实验的探索。 以下的论述将结合内流流体力学所涉及的主要应用背景,如燃气轮机、航空推进 系统以及各种流体机械中的内流力学问题,作一概述,然后从学科发展角 度,列出高 度相关的共性问题,探讨它们的发展趋势。 3.2战略地位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3.2.1燃气轮机的发展趋势及相关的内流力学问题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发展状况与这个国家占有的能源资源及其利用水平密切相 关,电力工业的发展则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 续快速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按现行汇率计 算,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突破1700美元,跨上了一个重要台阶。早在2000年,我国电力系统实际装机容 量就达到31 932.09万千瓦,但人均发电量还不及 1000kWh ,居世界第七八十位。优先 发展能源产业,特别是电力工业,必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 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即使到2030年, • 58 •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燃煤电站占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例仍将高达58.5%,发电量则占65.7% 。煤电带来的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这已成为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瓶颈。积极发展洁 净煤发电技术,同时有条件地调整能源结构,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措施。从20世纪 70年代开始,研究者就致力于研究开发燃煤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如整体煤气化联合 循环 (IGCC)方法:先将煤气化成为中热值或低热值煤气,再将洗涤和脱硫后的洁净人造 煤气输送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做功发电。今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天 然气或液体燃料等洁净燃料,还是固体燃料的煤,开发大容量、高效率的燃气轮机及 其联合循环是必然趋势,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经济可持 续发展的首选技术之一。国外实践经验表明,为了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燃气 轮机总装机容量 应占全电力系统总装机容量的8% ~ 12% 。目前我国这一比例仅达2% ~ 3% ,经过国家大力引进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机组之后,该比例可上升到5% ~ 6% 。预 计到2030年,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机组的装机容量有望达到一亿千瓦,即达到全国发 电设备总装机容量的10%左右。 此外,为了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发展燃气轮机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西方发达国 家,除航空发动机外,燃气轮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军舰、坦克等军事设备上,而我国还 不具备自主设计制造舰用(导弹驱逐舰、航母)燃气轮机的能力。显然,为增强国防实力 也必须大力发展作为核心动力设备的燃气轮机。 燃气轮机在20世纪50年代初登上发电工业舞台,由于容量小、效率低,仅在电力 系统中作为紧急备用电源和调峰机组使用; 20世纪60年代欧美大电网曾发生过电网的 瞬时解列大事故,促使人们加深了对电网中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 认识: 20 世纪进入80年代以后,燃气轮机单机容量和热效率 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特 别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日渐成熟,世界范围内天然气资源的大力开发,燃气轮机 及其联合循环在世界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可以作为紧急备用电 源和尖峰负荷机组使用,而且还能携带基本负荷和中间负荷。从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