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荐】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练) 专题07 诗三首——练(教师版)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诗。
B.《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十分突出,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行行重行行》即出于此。
C.《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抒情苍凉悲壮。
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汉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答案】D
【解析】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曹操《短歌行》,回答后面问题。
2.下列句中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慨当以慷(没有实际意义。以:而。)
B.唯有杜康 (这里指代酒。)
C. 鼓瑟吹笙 (弹奏)
D.枉用相存(白白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枉:枉驾。本句意思是屈驾来访。
考点:理解文中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譬如”两句是说人生犹如朝露一样短暂,逝去的日子不必再提,忧苦也正一天天地增多。
B.“青青”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识的人。
C.“山不”两句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D.“周公”两句是诗人借用周公三次吐哺的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譬如”两句是说苦于过的日子太多了。有感慨人生短暂之意。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曹操晚年所作,表现出诗人渴望得到贤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B.“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两部分,一正一反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
C.“山不厌高”以下四句,诗人以借代和引用手法,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得到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
D. 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
【答案】C
【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点评:本鉴赏题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大大降低了难度,但也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认真考虑每一个选项,因为这种情况往往考查点比较细。分析选项时,不仅要考虑手法,还要考虑内容分析是否正确。
古代诗歌阅读(6分)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上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比喻,用“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聘千里的豪情”来说自己是仍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的热情永不消灭。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容易回答,运用的比喻手法显而易见,只是回答时应指出本体和喻体,同时指出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3分)
【答案】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解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7.诗中两次出现“相去”,是否显得重复?为什么?( 5分 )
【答案】诗中两次出现“相去”,不是无意义的重复。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空间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这都是诗中主人公思念远行人的原因。
【解析】
试题分析:回到诗句中“相去万余里”很显然是从空间说二人相距甚远,而“相去日已远”是从时间上说二人分别的已久了。因此,两次出现“相去”并不重复。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古人在评价诗歌时常有“诗眼”之说,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请指明“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诗中的“诗眼”各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原因。(6分 )
【答案】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同步课件:第4单元.ppt
-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同步课件:第3课.ppt
-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同步课件:第4课.ppt
-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同步课件:第5课.ppt
-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同步课件:第6课.ppt
-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同步课件:第8课.ppt
-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同步课件:第7课.ppt
- 【成才之路】2017年秋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案10 荆轲刺秦王(二).doc
- 【成才之路】2017年秋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案12 鸿门宴(二).doc
- 【成才之路】2017年秋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案1 园春·长沙(一).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