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报告人张志强.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报告人张志强

報告人:張志強 報告時間:2010/03/06 報告篇名:《救荒活民書》卷二,治盜、捕蝗、和糴、存恤流民、勸種二麥,頁16b-19b。 體例說明: 一、缺字以□表示。字體漫渙與存疑字加灰底。借補字加外框。訂正字加〔〕。 二、《救荒活民類要》新增文句而不見於《救荒活民書》者,加單行底線顯示。 三、《救荒活民類要》抄錄文句而用字異於《救荒活民書》者,加雙行底線顯示。 四、《救荒活民類要》刪去《救荒活民書》原文去處,則增補《救荒活民書》之原文(標楷體)並加雙刪除線,以呈現其去取的情況。 一、正文標校 (一)治盜 《救荒活民書》 煟曰:凶年饑歲,民之不肯就死亡者,必起而為盜,以延旦夕之命。儻不禁戢,則嘯聚猖獗,其患有不可勝言者。臣嘗聞乾道間,饒郡大饑,諸處嘯聚,開廩刼柴謹封劔付諸縣曰:「敢為渠魁者,斬之!」群盜望風遯匿。淳熙十五年,德興饑荒,民有剽剠道路者。縣令曾棐廉得二人,鎖項號令于地頭,日給米一升,俟來年麥熟日放。盜賊由是衰止。紹興(疑為:熙)四年,樂平饑,村民攜錢市米,山路遇亡命,縛而取之。邑宰楊簡曰:『此曹斷刺,則復為盜;配去,則復逃歸。斷一足筋,傳都示。』一境肅然。雖一時之政,然深合周公荒政除盜賊之意。(卷2,頁16b-17a。) 《救荒活民類要》 (緝議曰)荒之年,民之不肯就死亡者,皆起而為盜,以延旦夕之命。若不禁戢,則嘯聚猖撅,其患有不可勝言者。臣嘗聞乾道間,饒郡大饑,諸處嘯聚,開廩刼荒,無從得食,始為鼠竊狗偷,終為奪廩刼而懲治之,若以姑息為仁,後必有噬嚌之患。淳熙十五年,德興饑嘗聞閩福飢荒,民有摽掠於道路者,縣尹曾棐廉得二人鎖枷項禁錮,號令於地頭,日給米一升,候來年禾熟日放刺刺68。) 【補充資料】 〔元〕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77年),卷二百八十八孫沔9689-9690。 諫官吳及、御史沈起(孫)奏沔淫縱無檢,守杭及并所為不法,乃徙壽州。詔按其迹,而使者奏:「……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擊訴事者,嘗剔取盜足後筋,斷之。」奏至,乃責寧國節度副使,監司坐失察,皆被絀。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卷七十八尚書一大禹謨今之士大夫耻為法官,更相循襲,以寬大為事,於法之當死者,反求以生之。殊不知「明於五刑以弼五教」,雖舜亦不免。教之不從,刑以督之,懲一人而天下人知所勸戒,所謂「辟以止辟」;雖曰殺之,而仁愛之實已行乎中。今非法以求其生,則人無所懲懼,陷於法者愈眾;雖曰仁之,適以害之。卷宣仁太后崩,中外議論洶洶,人懷顧望,在位者畏懼,莫敢發言。祖禹慮小人乘間害政,乃奏曰:「惟辨析是非,深拒邪說,有以姦言惑聽者,付之典刑,痛懲一人,以警羣慝,則帖然無事矣。此等既誤先帝,又欲誤陛下,天下之事,豈堪小人再破壞邪?」初,蘇軾約俱上章論列,諫草已具,見祖禹疏,遂附名同奏,曰:「公之文,經世之文也。」竟不復出其稿。 1957),〈刑法二之五八徽宗政和二年七月三日6524。 宣州布衣臣呂堂上書:「東南數州之地,尚有安於遺風,狃於故習,忮害不悛,公然殺人,賊父子之仁,傷天性之愛,男多則殺其男,女多則殺其女,習俗相傳,謂之薅子。即其土風,宣、歙為甚,江寧次之,饒、信又次之。願委守令以禁戒之,聯保伍以督察之,立重賞以收捕之。有不變者,寘以極刑,殺一警百,使人有畏懼之心,則所活人命不可勝計矣。」詔依福建已得指揮,仍委監司按察,如有違犯,重寘於法。臺灣開明書店斷句,《斷句十三經經文》(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91年),周禮〈大司徒〉,頁16。 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緩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幾七曰眚禮八曰殺哀九曰蕃樂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盜賊。,姚崇捕蝗,或者譏其以人勝天。臣曰不然。天災非一,有可以用力者,有不可以用力者。凡水與旱,非人力所為,姑得任之。至於旱傷,則有車戽之利;蝗蝻,則有捕瘞之法。凡可以用力者,豈可坐視而不救耶?為守宰者,當激勸斯民,使自為方略以禦之可也。吳遵路知蝗不食豆苗,且慮其遺種為患,故廣收豌豆,教民種食。非惟蝗蟲不食,次年三、四月間,民大獲其利。古人處事,其周悉如此。臣謹按:熙寧八年八月詔:「有蝗蝻處,委縣令佐躬親打撲。如地里廣闊,分差通判、職官、監司提舉,仍募人得蝻五升或蝗一,給細色穀一斗;蝗種一升,給粗色穀二升;給價錢者,作中等實直。仍委官燒瘞,監司差官覆按以聞。因穿掘打撲損苗種者,除其稅,仍計價。官給地主錢數,毋過一頃。」則本朝之法,尤為詳悉。(卷2,頁17a-17b) 《救荒活民類要》 (緝議曰)太宗吞蝗,姚崇捕蝗,或者其以人勝天。然天灾非一,有可以用力者,有不可以用力者。水旱與霜,非人力所能為,姑得任之。至於旱傷,則有車戽之利;蝗蝻,則有捕瘞之法。可以用力者,豈容坐視而不救耶。為守宰者,當激勸斯民,使自為方略以禦之可也。吳遵路知蝗不食豆苗,且慮其遺種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