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黑龙江职业教育基地交流汇报
2014年6月 谢谢专家领导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实验基地交 流 汇 报 名称: 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实验项目 单位: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负责人: 汪 绯 2014年6月 交 流 汇 报 内 容 Ⅰ 基地建设目标 Ⅱ 建设内容 Ⅲ 工作设想 Ⅳ 三年后的优势、特色 Ⅴ 支撑保障 目 标 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实验研究 Ⅰ 基地建设目标 土建类专业教育 科学实验研究目标 实验基地 自身建设目标 目标一 目标二 Ⅰ 基地建设目标 土建类专业教育科学实验研究目标 目标一 1. 校企合作、职教联合体的办学模式实验研究 2. “五个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 模式实验研究 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培养实验研究 Ⅰ 基地建设目标 实验基地自身建设目标 目标二 ??? 建成开放型、共享型、示范性的国内一流教育科学实验基地。 建立校企合作、职教联合体的培养机制。 构建以学院为主体,行业、知名企业、同类院校、科研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职教联合体。建立合作治校、合作培养机制,健全完善资源共享、课程更新、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生产实训、知识交流、师资培训、协同创新等制度。继续完善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为政府主导下的职教集团化机制建立做好准备。 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度。 研究实践二级学院程面的理事会制度,50%以上的成员来自企业、行业、科研机构。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项目部三级外部组织体系;以校企合作项目部为纽带,联接内外。以互利双赢为原则建立校厂融汇等校企合作载体,推行双导师制。 Ⅱ 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职教联合体的办学模式实验研究 选择优秀合作企业,强化工学结合教学。 将工学结合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实践课程。加强课程实训中心、综合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基地的三级实践建设。 学校选择资质等级比较高,社会声誉良好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教育的合作伙伴,探索研究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学徒制。 二、推进“五个对接”的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Ⅱ 建设内容 专业设置 产业需求 课程内容 职业标准 教学过程 生产过程 毕业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教育 终身学习 五个对接 二、推进“五个对接”的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Ⅱ 建设内容 研究实践教、学、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按照以上五个对接建设思路,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监理专业等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架构,探索人才培养和职员培训融为一体,产教、科教融合发展,地域特色、专业特色显明的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实践研究工作过程导向教学、项目法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 我院项目法教学等课程改革实践已获得了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将进一步研究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总结、凝炼典型课程案例,加以应用推广。 探索应用国际先进、成熟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 我国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建筑工程师。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先进、成熟的教育理念。在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考核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继续进行实践研究。 Ⅱ 建设内容 三、卓越现场工程师 “3.5+1+0.5”本科层次、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项目 国务院2014年6月新近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 这一阐述为专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学历竞争、职业能力市场竞争亮起了一盏指明灯。 “ 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我院于2010年开始,在政府的支持和倡导下,与省内知名大学合作,尝试实施了“土木工程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项目)“3.5+1+0.5”工学交替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办学定位准确,迄今取得了社会和学生们高度的认同和赞誉。我们将借助实验研究基地这个平台,继续对应用型本科层人才培养进行探索研究,努力打造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三个突出的创新型、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Ⅱ 建设内容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实验项目 “五个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现场卓越工程师 “3.5+1+0.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项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LNG储配站安全工作手册.pdf
- JJG 853—2013 低本底α、β测量仪.pdf
- 铁路临近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专项方案[001].docx VIP
- 破络预处理-中和沉淀工艺处理含铜电镀废水.pdf VIP
-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美丽中国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测试题库(中小学组).docx VIP
- 2022年幼儿园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总结(10篇).doc VIP
- 全国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业财融合30个典型案例汇编.pdf VIP
- 新概念英语(青少年)Starter A 全册笔记.pdf VIP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力资源管理》机考9套题库及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