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品概述.docVIP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品概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品概述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品概述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展品包括两项内容:一、为辅助中国考古学教学的标本陈列;二、北京大学考古系历年来配合教学和研究进行考古发掘所获得的主要收获。 展品陈列按中国考古学年代顺序,并集中展示若干专题。 本文由北京大学考古系教师分工分段撰写。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早期,时间跨越整个地质年代的更新世,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重要的旧石器遗址和地点有160余处。根据人类体质特征的演化和文化的发展,可将旧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体质特征还保留有较多的原始性状,分类上属直立人(Homo erectus).石器制作粗糙、工艺原始,常见有砍斫器、刮削器和尖状器几种类型。生产活动以采集、狩猎为主。属于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类化石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沂源人、和县人和金牛山人。展出的沂源人化石是北京大学考古系与山东省文物部门在山东省沂源县骑子鞍山的石灰岩裂隙堆积中发现的。材料有七枚牙齿、两块眉骨和一块头盖骨残片。研究表明,沂源人的体质特征与北京人相似,时代为中更新世。重要的文化遗址和地点有河北阳原小长梁、山西匼县、北京周口店、辽宁本溪庙后山、陕西梁山、湖北大冶石龙头和贵州黔西观音洞。此次展出的北京人石器以小型石英尖状器为主,制作精细。于陕西梁山采集的石制品则体现了早期石器原始粗犷的作风。 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属于早期智人,体质特征仍保留了直立人的某些原始形状,但已有较多的进步特征。重要的人类化石有大荔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和许家窑人。这一时期的文化比早期有了发展。石器类型增多,器形逐渐规范化,展品中属于陕西丁村文化和许家窑文化的部分石制器反映了这一时期石器制作工艺的进步。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属晚期智人。重要的人类化石有柳江人、资阳人、涞水人和山顶洞人。展出的涞水人化石处于河北省涞水县北边桥附近的黄土地层中。由北京大学考古系与河北省保定地区和涞水县文化局合作发掘。全部化石材料为一具基本完整的人体骨骼。经用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化石年代为距今28,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化有长足进步,石器制作工艺水平明显提高。由于使用了间接打击和磨光、钻孔等新技术,制作的石器比较规整对称。新出现的石器类型有钻、锥、雕刻器和箭头。刮削器制作精致,刃口多样,适用于不同的用途。这一时期文化进步的另一重要标志是骨角器的大量出现和复合工具的产生。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辽宁海城小孤山、四川资阳和湖南桂阳都发现有制作精良的骨针、骨锥和鱼叉。骨针的使用表明缝纫技术的进步,反映出人类御寒能力增强并可在寒冷地区居住生活。鱼叉的出现则反映人类向水域索取食物的能力增强。渔猎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手段。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一种十分原始的朦胧的美开始出现了,尽管它的出现一开始就和自然崇拜、原始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反映美的标志,就是装饰品的产生。在这一时期的一些遗址中发现了用石、骨、动物牙齿和鸵鸟蛋壳制成的各种装饰品,其中一些还用赤铁矿粉染上红色。此时埋葬死者的现象已很普遍。表明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埋葬行为还意味着原始宗教的萌生。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口增多,分布范围扩大,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逐渐形成不同风格的文化。属于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和地点有: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山西朔县峙峪、河南安阳小南海、内蒙古大窑、宁夏灵武水洞沟、辽宁海城小孤山、四川铜梁和贵州兴义猫猫洞等。大窑文化因发现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大窑村附近而得名,它是我国已发现的唯一一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制造场。展出的龟背形刮削器、小型尖状器和石核,代表了这一文化的主要特征。展品中的河南旧石器是今年新发现的一种地方文化,以大型砾石制作的尖状器和大石片制成的砍斫器为特色,既有别于北方,也不完全同于南方的旧石器文化,自成体系,是研究我国旧石器时代南北文化关系的重要资料。 在我国发现的多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文化遗址,标志着旧石器时代已临近尾声并向新石器时代过渡。 专题1:金牛山人 金牛山位于辽宁省营口县西南8公里的西田屯村西(N.40。34’40’’,E.122。26’38’’).该山是一座孤立的小山,海拔69.3米,周长1,240米,面积0.38平方公里,由前震旦纪白云质大理岩、石灰岩和绿泥绢云母片岩夹菱镁矿等岩石组成。日本侵华期间,曾在这里大规模开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村民仍在这里开山采石,因此金牛山遭受严重的破坏。 1974年文物普查时,在金牛山发现了四处动物化石地点(编号为A、B、C、D)。同年秋和1975、76年,辽宁省博物馆组成金牛山联合发掘队,对A、C地点进行了三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灰烬、烧骨和少量打制的石英,从而确定这是一处包括旧石器时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