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单位的故事第2季-时间.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2单位的故事第2季-时间

单位的故事(第2季)——时间 。上次我们讲到了长度单位的演变,最后我们知道1米是光在一极短时间内走过的距离(见第一季)。可见,长度单位和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么时间又是怎么规定的呢?现在的时间单位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时间观念源自于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这种感知不仅人类,其它动物,甚至连植物都有(比如夜来香只在晚上开花)。就像小沈阳说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是我们最早发现的自然规律。这个永久不变的周期就叫“天”。随着对气温变化的感受,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动物迁徙、河流水位涨落的观察,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更长的周期“年”。但是这时候,一年有多少天我们并不确切知道。 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逐水草而居的日子不知过了多少天,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后来,人们定居下来,开始耕作粮食。到了大约四、五千年前,有个神农氏教人们耕作粮食、包括种植的方法、制作农具、还有就是掌握耕作时间——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灌溉、什么时候收割……。 这些复杂的人类活动对时间要求很高,人们不得不主动地去观察自然,了解它的变化规律。人们主要的观察对象是太阳、月亮和星星。据《史记》记载,黄帝使羲和占日(测日影),臾区占星气(观星宿)。从而开始有了时间的观念。 通过对月亮等天体运行规律的考察,人们知道:月亮圆缺一个周期大约29天多一点;一年大约有365天;一年大约12个月。到秦朝后期,星官们根据北斗星的斗柄所指的方向,把天划成十二等分,每月斗柄指一辰,每年一个周天,即至今所用的十二个月。 人们还把一天进行了细分。有两个数字对我们特别有意义,一个是‘10’,另一个是‘12’ 。‘10’是我们手指和脚趾的个数,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天干”;‘12’是一年中月份数,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地支”。最终一天十二等份占了优势,因为十二可以被二、三、四、六整除,实际使用非常方便。于是,就有了我们常说的“子夜”“正午”等词语。 由此,人们还发明了各式各样的计时工具:日晷和漏壶。漏壶也叫漏刻。 古时敲梆巡夜,有梆敲漏点勤报更之说。漏,就是是漏壶,把一昼夜分成100刻度。一夜分五更(约一个时辰),一更分五点,每进入更初时报更,每隔约24分钟报一次点。日落后,从西方天空能见到长庚星开始记更,第二天天亮在东方能见到启明星为五更。 这样的安排并不完美,主要问题在于:年、月、日衍生的天文周期,不互相吻合。年来自地球绕日旋转,约为365 1/4 天。月当然是以月亮的盈亏为准,其一周期比29 1/2天多一点。结果,一年并不由12个相等的月组成,而是由大约 12 1/3 月组成。除非作适当的修正,否则一个月30天的巴比伦历法就不能和月亮及太阳一直同步。 农历是中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俗称阴历。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朔是指天上月亮完全看不到的日子,多在三十和初一;望是指月圆的日子,多在十四、十五、十六),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计算决定。结果每年的天数比实际少了十一天,所以又设置闰年(即十二个普通月份加上一个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算尽。这样平年354~355天,闰年383~384天。 农历有个辅助部分——节气。节气和地球在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位置有关,和月球无关。节气是从立春开始的,一个太阳年是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约365.2422天。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农历的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就是甲乙丙丁……等10个和子丑寅卯……等12个依次相互组合,从甲子开始,然后乙丑……六十年一轮,为一个甲子。王羲之写《兰亭集序》,开始就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永和指的不是“豆捞”,而是当时皇帝的年号,他当黄帝的第九年就是天干地支纪年的癸丑年,下一年是甲寅年,再过十年又是甲子年。 我们现在用的公历,俗称阳历,前身是罗马皇帝儒略˙恺撒创立的。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原先规定每年12个月,单月31天,双月30天,这样全年共366天。因为平年只有365天,因此平年需要去掉一天,但是在哪一个月里去掉呢?当时,古罗马死刑都是在每年的2月份执行的,为了使这个不吉利的月份快快过去,恺撒就决定在2月份去掉一天。后来,恺撒的儿子奥吉斯都做了皇帝。他发现恺撒出生在7月,是大月,而自己出生在8月,却是小月,他就感觉不爽,于是他下令再从2月份里抽出一天补在8月份里。使8月份变成了大月。从此,2月份又少了一天,既在平年为28天,在闰年为29天。同时,因为8月由小月改为大月,8月后面的月份也要改变,改为单月为小月,双月为大月。这样一来,一年中大月是1,3,5,7,8,10,12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