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金文学 讲义
金代文学 第一阶段:国初到海陵朝。受宋诗影响较大。诗歌主要表现亡国亡家之痛的爱国题材。重要诗人有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等; 第二阶段: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金诗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有雄浑豪放、深厚、流畅,自然的风格。主要诗人有蔡珪、王庭筠、党怀英等; 第三阶段:金朝在蒙古的进逼下被迫南渡直到金亡前后。重要诗人元好问。 二、元好问 前期:28岁前。此时的诗歌体现出关心现实的倾向,但不够成熟。 中期:29-金灭亡。创作的繁荣期,创作了大量直接反映现实的诗篇。 后期:入元后的23年。过着遗民生活,多唱和之作,价值不高。 特点之一: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现实。体现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特点之二:诗风雄浑开阔。作者对国家灭亡、人民遭难的现实不是一味的哀叹悲泣,而是把悲壮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茫雄阔的意境之中。 主张自然天成,反对雕琢华艳。 主张高雅,反对险怪。 主张刚健豪壮的风格,反对纤弱的诗风。 主张真诚、反对伪饰。 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来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燕丘处。 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八十四宫调,但在唐及北宋实际应用只四声二十八调。即宫声、商声、角声、羽声各七调。到了南宋时只用七宫十二调。 他主要活动于金章宗时期(1190—1208) 他的《西厢记诸宫调》,又被称为《弦索西厢》或《西厢(扌+刍)弹词》,是今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而又标志了当时说唱文学水平的作品。 1、主题的发展。以崔张最终团圆代替张生拋弃莺莺的悲剧结局;纠正了莺莺是“尤物”和称许张生始乱终弃的行径为“善补过”的封建观点。 2、人物形象的发展。 莺莺:柔弱 — 大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 张生:始乱终弃 — 忠实于爱情 老夫人:封建势力的典型代表 红娘 :不突出 — 活跃的人物 3、情节的发展。增加了张生害相思、莺莺探病、长亭送别、出奔团圆等许多情节,描写崔张争取美满爱情的过程,不仅丰富了故事内容,也突出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结构的宏伟、情节曲折变化。 善于叙述。 语言清新流畅、典雅自然。 * * 一、金诗发展概况 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编辑金代诗歌总集《中州集》。 “丧乱诗” 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 “丧乱诗” 惨淡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注:此为蒙古人灭金时作。 精卫,炎帝之女 包胥,申包胥,伍子胥好友楚平王七年(前522),伍子胥因父亲 冤案逃离楚国,途遇申包胥道“我必覆楚”。申包胥答曰:“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 后七日不食哭于秦廷以求救兵。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诗歌理论 ——《论诗绝句三十首》 元好问的词、散文、笔记小说 三、《西厢记诸宫调》 诸宫调是一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因为它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所以称为诸宫调。 诸宫调在北宋时期已经出现 。 熙丰元佑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说唱诸宫调,昨汴京有孔三传编成传奇灵怪,入曲说唱。 (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妓乐”条) 诸宫调 关于“宫调”: 宫调由七声十二律构成。 七声指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为“调”,合称“宫调”。 阴律六(六吕):大吕、夹钟、中吕、 林钟、南吕、应钟。 十二律 阳律六(六律):黄钟、太簇、姑冼(xian)、 蕤宝、夷则、亡射(wu yi) )、 董解元 张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