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2章-2生态平衡与破坏
第二节 生态平衡与破坏 一、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 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平衡,这种平衡称为生态平衡。 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层次的平衡。 生态平衡的层次 生态平衡的第二个层次,或者说是生物链的平衡,这种平衡是生物界长期演化的结果,因此相对来說是比较稳固的。 生态平衡的第三个层次,则是食物链的平衡。过去人类并沒有认识到这一点,以为各类生物间都是各自为战。这是大錯特錯了,各类生物之间不仅密切相关,而且形成了一个整体,往往是动一发而牵全局。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平衡还表现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即: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达到相对地稳定和协调,并且在一定强度的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 简单的说,所谓的生态平衡是指顶级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能力的增長,對自然界的影響和破壞也就愈來愈大,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的破壞則是最好的例子。而對於這樣一些變化,大自然是無能為力去修復的,海平面上升,皮膚癌增加等,則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 也有無心之過。如,有人僅因好奇,而把兔子引進澳洲,因為沒有天敵,結果氾濫成災,給那裡的草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以至於當局不得不出動飛機去捕殺,卻仍然控制不了局勢。 人類往往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判生物界的是非,例如,將鳥類簡單地分成益鳥和害鳥,將蟲類簡單地分成益蟲和害蟲等。而對於獸類中的弱者,如食草動物,寄於滿腔同情,而對那些強者,如食肉動物,則給以詬罵。生物界沒有出身貴賤之分,它們只是分工不同,都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而已。 第二节 生态平衡与破坏 2. 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特点 平衡是动态的、发展的 具有很强的自控能力 具有抗灾害、自净化的能力 1. Pimente(1961)试验 把卷心菜一部分种在单一的植物群中,另一部分种在约有300个物种的多年的农田群落中。经过15周的每周观察,发现在单一物种的种植区中,蚜虫、跳岬、鳞翅目昆虫猖獗发生,而在混种种植区则没有这种现象。 2. Paine(1966)观察 一个海湾的岩石潮间带的一种海星对潮间带群落的稳定性有显著作用。这种海星取食石鳖、虫戚 贝、双壳贝类、茗荷和石劫 。在有海星存在的海区潮间带,实际上有15个物种共存。而在没有海星的试验区,则茗荷很快成为优势种,在同一年内茗荷又被贻贝和石劫所排挤。三年后群落中的物种从15个减少到8个。 3. 肯尼亚Nakura湖 肯尼亚Nakura湖是苏打湖,pH达10.5,生物种类极少,生产者唯有螺旋藻,主要消费者是小火烈鸟。引进罗非鱼利用螺旋藻,罗非鱼大量繁殖后又引来几种食鱼鸟和食鱼兽。1974年湖泊巨变,螺旋藻消失,湖水清澈透明,小火烈鸟随着绝迹。幸好有一种小型绿藻很快地繁殖起来,接着滤食这种绿藻的桡足类种群开始增长,因而又招来大火烈鸟。 原生态 江西婺源汪口村保持着良好的生态平衡 原生态 二、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态平衡是靠一系列反馈机制维持的。物质循环均能量流动中的任何变化,都会对系统发出信号,导致系统向进化或退化的方向变化。但变化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信号本身,使信号减弱,最终使原有平衡得以维持。 一个群落中食物网越复杂,则稳定性越增加,此外,腐屑的存在也可加强生态系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生态平衡常常因各种因素遭到破坏,主要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污染等。 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常常导致毁灭, 水土流失,水源枯竭、草原荒废,土地沙漠化、盐渍化野生动物种类趋于绝灭等。如榆林三迁、黄河河床抬高,长江黄化、埃及大坝 、三峡过程——增加25%可耕地,但使下游贫瘠化盐碱度增大,农作物减产,水瘦,鱼减产,血吸虫病猖獗。 生态学第一定律 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 。该定律为哈定(g·hardin)所提出,可称为多效应原理。 生态学第二定律 每一种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此定律可称为相互联系定律。 生态学第三定律 我们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该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此定律或可称之为勿干扰原理。 1.破坏作用 自然作用 原生环境问题 强烈地震 山羊吃草,“斩”草除根 我们仍然处在沙尘暴的威胁之下,沙尘暴只是一个符号,真正威胁我们的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第二节 生态平衡与破坏 2.生态平衡破坏 物种的改变 环境因素的改变 信息系统的破坏 物种的改变 地球生命在35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11 沟通.ppt
-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2 个体行为基础.ppt
-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4 人格与价值观.ppt
-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5 知觉和个体决策.ppt
-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6 激励.ppt
-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7 激励理论的应用.ppt
-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9 群体行为基础.ppt
- 《经济地理学》课件PPT 第10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及其地理意义.ppt
- 《经济地理学》课件PPT 第1章 绪论.ppt
- 《经济地理学》课件PPT 第2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ppt
-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2章 生态学基础及生态环境保护.ppt
-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4章1 水资源与环境.ppt
-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4章2 资源与环境-能源-资源.ppt
-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4章3 资源与环境-土地-森林.ppt
-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5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内涵.ppt
-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7章 工业持续发展战略-清洁生产.ppt
-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8章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ppt
-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9章 低碳经济.ppt
- 《软件工程》07 总体设计.ppt
- 《软件工程》01 软件工程概论.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