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浅析

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浅析 我国是一个施行计划生育的国家。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孩子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问题层出不穷。这里面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和家长们的广泛关注。 青少年学生出现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很多,有个体的、学校的、家庭的等诸多方面。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学生们在其中小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的萌芽、产生时期,由于个性特点和对外界耳濡目染,心理活动极不稳定。他们依靠父母,又寻求有自己的独立天地,当这两者不能和平共处时,他们与父母,与社会产生了矛盾,就形成了对父母,对社会的一种逆反心理。 学校教学和日常管理存在着某些误区。误区之一:初中生从原来单一的学习文化知识的普通中学进入既学文化课程又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的职业学校,这样一个新的学习内容和环境,必然会诱发他们的好奇心理。而好奇心理又往往具有短暂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其诱因是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吸引。当这种事物或活动一旦被其它更具吸引力的事物替代时,好奇心理也随之迁移,那么,对原技能的学习也必然相当肤浅,而专业课老师往往用心良苦,恨不能把所掌握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这样,由于好奇心的转移或消失,导致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期望存在较大偏差,教师越急,越想多教,学生越接受不了,久而久之,逆反心理随之产生。误区之二:社会上对价值观念的理解出现的微妙变化在学生的身上出现了痕迹。如有的班级参加运动会用现金去刺激学生争取名次,对违纪行为采取罚款等手段。对这些做法我持谨慎态度。因为这种做法往往会使学生被物质、金钱利益捆住手脚,不利于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况且对学生的物罚也欠妥当,虽然表面上这种惩罚方法较体罚文明,但试想,学生是消费者,平时的费用得靠父母提供,所以罚的只是父母。况且有些个性刚烈的学生不会轻易接受教师的惩罚,相反还会对教师产生敌视情绪。教师所实施的惩罚手段一旦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时,也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 如今的家庭教育的内容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层次缺少一定的系统性。如对孩子问及“是什么”,一般家长大致能应付;一旦孩子问及“为什么”时,家长们回答的可就五花八门,搪塞过去了事,这就是家长们对一整套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等,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自然无法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使孩子迷惑不解,孩子与家长在某些方面便存在分歧,且家长无法证明自身正确性时,原先在孩子们眼中所值得信赖,为他们“渊博”的知识所折服的父母的形象便一下子消失了,代之以怀疑、疑虑,觉得父母不可信,知识贫乏。因此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也加深了,逆反心理随之产生,且会随着分歧增大增多而加剧。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矫正 1.需要学校教师和父母家长们向他们展开正确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时家长们也应努力改变自己,增加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教育素质,以身作则,身为师表。只有双方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中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才会渐渐消失。 2.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合理地、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行为,要了解其家庭和社会关系,善诱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用爱心去感化那被社会、家庭扭曲的幼小心灵。人并非草木。只要功夫深,浪子也会回头的。教育工作者应多做净化工作,进行正面教育。 3.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尽量使之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 4.思想工作要实事求是。尤其对待已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让他把要说的话倾吐出来。教育者要情景交融,由情入手,以理服人。不能实施强制性的惩罚手段。如对班级出现的吸烟问题,可采取召开主题班会的做法。先让学生收集吸烟有害的资料,查看报刊上有关吸烟有损健康的文章,接着举行“爱惜生命,请勿吸烟”的主题辩论会,通过正反两方的激烈辩论,让大家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吸烟确实有害健康”,从而自觉戒掉吸烟的不良习惯。 青少年学生阶段,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这个阶段基本形成。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认真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心理,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1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