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多讲与少讲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多讲与少讲
凤凰二中 田开武
摘 要: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的讲,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讲解,怎样做到多讲与少讲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精讲 多讲 教是为了不教
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提出了语文课的讲要省而精,做到少讲、精讲,可是到了今天,我信不少的语文教师对“讲”不能合理运用。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怎样多讲,怎样少讲?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讲进行本质的认识。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讲”,这是肯定的,讲自然有他的好处,关键是讲什么,怎么讲,在什么情况下讲,什么时候该多讲,什么时候应少讲。
一提到多讲,有人认为他就是满堂灌。其实不然,如同作家写文章有时“泼墨如水”一样,教师有时上课也必须使用繁笔,酌情多讲,这种多讲,一旦被授课的高手所驾驭,就能产生诱人的力量,产生良好的效果。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教《七根火柴》结尾的一个“数”字,就是这样的运用繁笔,进行必要的多讲:
1.无名战士数着七根火柴的心情,他把生命的希望送给同志,把死亡留给自己,这七根火柴是生命火种。
2.卢进勇数着这七根火柴,再现了无名战士的高大形象和无私的忘我的思想境界。这是为战友唱哀歌,唱赞歌,也表现了他革命到底的坚强意志。
3.今天我仍然要数,要继承老一辈未完成的事业,把革命的火种深深埋有心头。
于漪老师抓住一个动词,解析文章点睛之笔,从多方面辐射开来,把它讲活了,讲深了,使学生深受感染,像这样的“多讲”岂可嫌多?
当然,在一些教师眼里,多讲就得面面俱到,滔滔不绝,泛泛而谈,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比如有位老师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从作者简介讲到时代背景,在讲当时国际形势,讲了中心思想,讲段落大意,再讲写作特点这样一条龙的包办代替,讲来讲去,没完没了,一篇课文上完竟然花了五个课时,这样的“满堂灌”式的多讲,不但收不到效果,相反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一跌千丈。
是不是语文课就要一味少讲呢?辩证法告诉我们,多讲少讲是相对而言的,是矛盾统一的,有多就有少,有少就有多,一味多讲便没有少讲的存在;全然少讲,必须的多讲,也就失去了可能。多讲与少讲是必须高度实事求是的,用比喻来说,则是:“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联系语文教学中的“讲”,我们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论,不到处点火、全面开花。“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教师力求从细微处讲出佳境,讲出精华,学生的不明处,教师要讲,语言文学的奥妙处,教师要讲。在讲的时候,应注意:
1.要抓住核心少讲;
2.课文的难点要讲得准确;
3.要点内容要讲透彻,重点部分要细讲。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讲应力求多中求少,以少胜多。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多讲与少讲的有机结合呢?首先,要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学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滔滔不绝,条分缕析,全面深透地讲解调动不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只有充分认识教学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为中心”、“灌输为中心”的现状。其次,教师要研究学习、深钻教材,把握讲的度。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课既然主要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压缩到最低限度。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判断能力了,教师应该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知识现状,接受能力、思考能力等,然后决定哪些内容应该讲,哪些内容不能讲,哪些内容应该多讲,哪些内容应该少讲。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讲解,讲得不多不少,结合学生的需要。最后,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吕叔湘说得好,语文教学重要的不在于讲得有趣,而在于使学生得到一把钥匙。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讲解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指点迷津,使学生在自己有必要有多讲和恰到好处的少讲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理解多讲与少讲的内涵,明确自己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准确把握好讲的尺度,使多讲与少讲有机统一起来,这样我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