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九章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十章 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 §10.1 理论分解电压 所以阴极浓差超电势: 消除浓差极化: 溶液剧烈搅动,可减少溶液的浓差; 但由于电极表面附近扩散层的存在(离子不均匀分布),不可能完全消除浓差极化。 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 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 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 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 Tafel 公式(Tafel’s equation) 极化的分类 极化 浓差极化 电化学极化 形成条件: 反应 扩散 形成条件:E外Er,特别是有气体参与反应 解决方法:搅拌 时,极化现象更加严重。电极反应如果分几 步进行,其中一步或几步为控速步骤,控速 步骤反应的速率很慢,一般需要较高的活化 能,此时: = + 阳 , = + 阴 E分= E可+ΔE极化+ 。 解决办法: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电解 阴极 阳极 发生还原反应,析出物质通常有: ①金属离子,如Ag+, Cd2+, Cu2+, Zn2+ 发生氧化的物质通常有: ②氢离子H+,(中性水溶液中=10-7M) ①阴离子,如OH-,Cl-等 析出原则: ②阳极本身发生氧化 越正者,越易得电子, 析出原则: 氧化态越先还原析出 越负者,越易失电子, 还原态越先氧化析出 实际分解电压= (阳极,析出)- (阴极,析出) §10.3 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 §10.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 铁锈的组成 铁锈的组成 腐蚀时阴极上的反应 金属的防腐 金属的防腐 金属的防腐 金属的防腐 §10.5 化学电源 一次电池,又称原电池,即不能再充电的电池,如锌锰干电池、锂原电池等; 二次电池,即可充电电池,包括镍镉电池(Ni-Cd)、镍氢电池(Ni-Mh)、锂离子电池(Li-lon) 、锂聚合物电池(Li-polymer)以及铅酸电池(Sealed)等 电池组成与工作原理 1.电池组成: 任何电池都由四个部分组成,即由电极、电解质、隔离物及外壳组成 2.电池的工作原理 : 电池使用过程电池放电过程,电池放电时在负极上进行氧化反应,向外提供电子,在正极上进行还原反应,从外电路接受电子,电流经外电路而从正极流向负极,电解质是离子导体,离子在电池内部的正负极之间的定向移动而导电,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电池放电的负极为阳极,放电的正极为阴极,在阳极两类导体界面上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的两类导体界面上发生还原反应。整个电池形成了一个由外电路的电子体系和电解质液的离子体系构成的完整放电体系,从而产生电能供电。 锂电池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以及摄像机的应用中已经上升为主要动力来源。 国际市场上锂电池的产量以每年14%左右的速度增长。随着移动电话和手提电脑市场的迅速增长,作为这些产品主要动力电源的锂离子电池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由于通信、便携电器、其他小型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电动交通工具等的迅速普及,世界先进国家可充电电池的配套销售也迅速增长。 凯迪拉客Provog燃料电池新概念车登场 近期发表一款以第五代燃料电池系统和锂离子电池模组搭配供应动力,并融合时下流行的Crossover车型概念;此外车顶也具备太阳能蓄电池,以供应内装配备所需之电力 电化学有机合成(Electrochemical Organic Synthesis) 定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