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rfid安全机制简介-南台科技大学
                    
 T3  :最新技術研究發展                                               資通安全專論 T95013 
                  RFID相關應用與安全機制簡介 
                                     1          2 
                            奚正德       、張克章 
                           1.  長庚大學電機研究所博士生  
                         2.  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  
摘要  
     RFID 是近年十分熱門的技術,其應用層面遍及各行各業,且有愈來愈多應用被開 
 發出來的趨勢。妥善的規劃建置可改善作業效率,減低作業成本,可說是商機無限,且 
 市場產值不斷大幅擴大,受到世界先進國家的重視列為國家發展重點。並投入大量人力 
 及經費參與 EPC 、ISO 甚至 UID  國際標準的修訂,希望能主導未來市場的動向,但是 
 RFID 先天的無線傳輸特性,雖提供作業上的便利與快速,卻也使得個人隱私與安全性 
 更難以維持與得到保障,本文將從 RFID 歷史緣起、運作原理、國際標準、安全機制、 
 產業應用,以至於各國技術與標準發展現況,作一個完整介紹。 
  
 關鍵詞: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電子產品碼(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 、讀取器(Reader) 、電子標籤(Tag) 、天線(Antenna) 
 一、前言 
     RFID 可謂二十一世紀最重要技術之一                         ,全名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中文名稱為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系 
 統,簡單說就是利用讀取器(Reader)發送無線電波給植入或貼在物件上的電子標 
 籤(Tag) ,以進行無線資料辨識及擷取的工作。 
     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用來當作敵我辨識系統,第一次使用 RFID 。1989 年 
 TI發展  RFID    系統組件開發。2001          年智慧卡晶片供應商 Infineon 、Motorola 、 
 Microchip 、Philips 等發表全系列RFID晶片。 2003 年被列為 21世紀重大技術之 
 一,美國國防部率先使用 RFID 於軍事裝備上。2004 年美國零售業龍頭 Wal-Mart 
宣佈自 2006 年起,全部的供貨商必須全面使用 RFID ,促使零售業的供應鏈模式 
                                      -1- 
 T3  :最新技術研究發展                                               資通安全專論 T95013 
更有效率並降低管理成本。 
      RFID  系統不同於條碼,如表 1所示,可以在產品、貨物或實體物件等流程 
 控管上貼上「智慧型電子標籤」利用 RFID 之無線發送與讀寫能力傳送相關資料, 
讓使用者正確有效地瞭解庫存數量與存貨的移動狀況,與條碼技術不同的是讀取 
器在貼有電子標籤的物品穿過其周圍時,會自動讀取電子標籤的內容,並將標籤 
內電子產品碼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的識別碼 (Identifier)  ,傳到後端伺服 
器,提供應用系統所需前端資料的最新異動狀況,以利於分析與決策判斷。另依 
 據各產業別不同的應用,以高效率自動化的作業方式,改變供應者與消費者傳統 
習性。 
                       表 1   RFID 與 Bar Code 功能比較 
                                 條碼                    RFID  
              讀取數量        一次一個                可同時多個  
              遠距讀取        需要光線                不需光線即可讀取、更新  
              資料容量       小                    大  
              讀寫能力       條碼資料不可更新             電子資料可以反覆讀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