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王堆汉墓帛画
马王堆汉墓——帛画
内容提要:
马王堆汉墓为20世纪的重要考古发现之一,共三座大墓,据考证墓主人分别为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二号墓),利仓之妻(一号墓),及利仓之子(三号墓).墓中有大量随葬物品出土,如精美的丝织品、漆器、竹简、木俑等,在研究西汉前期历史、文化、工艺美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一号墓出土的非衣帛画,多数学者认为此帛画中所画内容自上而下分别为 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其中的金乌 、扶桑树、太阳、人首蛇身等图画更是广受争议,为我们研究西汉前期的绘画、丧葬习俗、信仰崇拜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本课题主要通过对一号墓的非衣帛画中天国部分图画的研究,来探讨其图画所要表达的意念。
关键词:
嫦娥奔月 人首蛇身 金乌 太阳 扶桑树
嫦娥奔月
此非衣帛画天国部分的左上方有一月牙形,月牙形上方有一只蟾蜍,传说嫦娥奔入月宫之后,变成了蟾蜍。所以有学者认为屈膝坐在应龙的翅膀上的是嫦娥,表示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但此女子既未作奔月状,又不是正凌云奔来,倘使是嫦娥奔月,在月亮上又为何要画蟾蜍?所以就很难断定她是嫦娥。汉及以前的著述,都认为升天可以“服应龙”。《淮南子》高诱注“有翼之龙称应龙”,王充《论衡》中提到“龙无翼不能飞”。帛画中的女子正坐在能飞的应龙翅膀上,这正与“服应龙”之说相符。此女子与墓主人性别一致,所以此女子很可能就是墓主人的灵魂,表达的是灵魂升天的愿望。整幅画包含了古代神话传说的内容,表现了汉人追求升天成仙、永生不朽的观念。
2.人首蛇身
帛画的天国部分的中间有一人首、人身、蛇尾的形象。学者安志敏为此形象应为烛龙,即烛阴。所引文献为《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山海经-海外北经》、《大荒西经》“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 ,是烛九阴,是谓烛龙。”而孙作云认为是伏羲,根据是西汉初年鲁恭王刘余所修鲁灵光殿的壁画有伏羲女娲交尾图。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人首蛇身像头上无冠,头发显然经过仔细的梳理缠绕在蛇尾上,两手抄在袖中,面向左边而坐,很像一位女子。而烛龙又怎能处在天上至高的正中地位?所以他很可能是女娲。《天问》中也有记载女娲在天上称帝。“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鲁灵光殿赋》中说道,“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所以他只能是女娲。
3.金乌 太阳 扶桑树
3.1什么是金乌
在出现金乌之前,古代最早对日中神禽称谓为踆乌、三足鸟和赤乌。《淮 南子精神训》中记载, “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东汉高诱注云:“踆,犹‘蹲’也,谓三足乌。古代文献中把金乌直接指代为太阳,如韩愈在《李花赠张十一署》中有:“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西游记第七十二回》中也有:“太阳星原贞有十,后被羿善开弓,射落九乌坠地,止存金乌一星,乃太阳之真火也。”
3.2金乌的传说?
古代文献对金乌的解释有三种:
一是“日奴”。是太阳的驾座,它是为太阳服务的,太阳与乌是主仆关系。
如《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二是
“日精”,也称阳精、阳乌。据东汉许慎《说文》所载:“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清人段玉裁解释为:“盖象中有乌”。另有《后汉书天文》注引张衡《灵宪》云:“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像乌而有三趾。阳之类,其数奇。”《云笈七签诸家气法部》中也有类似记载:“日者,阳精之宗,积精成象,象成为禽。李善对此注释道:“《春秋元命苞》曰:阳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乌者,阳精。”在隋代萧吉《五行大义论七政》中亦有:“《元命苞》云:阳以一起,故日,日行一度,阳成于三,故有三足乌。乌者,阳精,其言偻呼,俗人见偻呼似乌,故以名之。”这些文献说明乌与太阳已合而为一,并成为太阳的象征。?三是“禽役”,是传说中西王母所役使的禽鸟。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低徊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日睹西王母。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有张揖注曰:“三足乌,三足青鸟也,主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之北。”西晋傅玄《正都赋》亦云:“东父翳青盖而遐望,西母使三足之灵禽。”可见,乌不仅为太阳服务,也为西王母所驱使。 虽然有“三足乌”的文献记载,出土文物中也有三足鸟禽的图像,但马王堆帛画上的金乌却只有二足,这又如何理解呢?在所有关于“三足乌”的文献中,最早的是《山海经》,而在《山海经》中只是提到有十轮太阳“皆载于乌”,并没有提到“三足”的说法,只是到了东汉以后,才有人提出了“三足乌”的概念。而马王堆帛画创作时间是在西汉,早于“三足乌”的注典,所以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为 “二足乌”也是情理之中的。
3.3 十日神话?与扶桑树
太阳给予了人们太多的恩赐,可以说是农业生产的保护神,所以先民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