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人的文学.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周作人,人的文学

[方启智 3100103811] [汉语言文学1001班] 论周作人“人的文学” 摘 要:五四运动是一场国人思想上的变革,其关键之处就在于“人”的解放,那么,为了解放“人”的“人的文学”,是什么?它的历史背景和组成都是哪些?它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关键字:人的文学 历史背景 组成部分 历史意义 一、“人的文学”的历史背景 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腐朽中国的国门,中国的民族危机、国家危机日益加重,为了挽救这艘将倾的大船,近代的国人们先后兴起了洋务、戊戌、辛亥等改革或革命,但它们都无一逃脱失败的厄运。历史的教训告诉五四先贤们:这些军事的、经济的、政治的和科技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于是冷静下来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更高层次的思索,他们开始试着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与解决社会问题,并提出了五四时期最为响亮的口号:“民主”与“科学”。尽管那些文人信仰的主义不同,提出的主张各异,但有一个声音却是异常相同:把国人从封建依附制度和等级身份制度中解放出来,使人成为真正能够独立思想、自主创造和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如陈独秀,他大声疾呼,号召中国青年以新的自觉迎接新的时代;呼吁广大青年自觉地抛弃奴隶依附的旧思想,树立独立自主的新意识。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是一个“以自身为本位”,的独立自主的存在,而绝无“以奴隶自处之义务”,其一切言行皆听命于“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如鲁迅,他提倡“立人”,希望“沙聚之邦,转成人国。”“要风化好,是在解放人性,普及教育。”…… 这匹先驱者的摇旗呐喊成功地在腐朽的旧中国开启了一缕“启蒙”的气息,推动了个性解放的思潮。越来越多的五四作家逐渐认识到封建礼教、家族制度、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对自由的扼杀。然而,人们苦于没有一个足够系统和代表性的体系,来将社会上这些零落的呼声整合成一股变革社会的浪潮。时代,似乎正在等待着“英雄”的出现。 时势造英雄,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提出 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五四先贤们说,来一个人给出一套系统的文学救国之路吧,于是周作人在1919年初发表了《人的文学》。 (一)“人的文学”的倡导与“人学”结构的初步展示 周作人在结合当时旧中的国情与中国国民性之后,提出了他“人学”结构的两大支柱:“自然人性论”和“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所谓“自然人性论”就是对“人”的定义。周作人指出,“人是一种动物”,而且是“进化的动物”,所以“人”具有“肉”与“灵”二重性,“肉的一面, 是兽性的遗传;灵的一面, 是神性的发端”,即“以动物的生活为生存的基础”,“其内面生活,却渐与动物相远”,即理性和神性,“兽性与神性,合起来便是人性”。而面对当时文化精英过于高屋建瓴,渐渐开始和广大群众剥离,周作人提出了他“人学”结构的第二大支柱“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他指出,“人”既具有“个体”性,即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同时具有“人类”的特性,即始终不存在单个的人,人始终要在族群中生存。于是他指出,要“从个人做起”,“要讲人道,爱人类,便须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有人的位置”,“个人爱人类,就只为人类中有了我,与我相关的缘故”。因此,“利己而又利他,利他即是利己”。周作人的这两大观点整合起来就拼成了他“人的文学”的基础,那就是“一,这文学是人性的,不是兽性的,也不是神性的……二,这文学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却不是种族的,国家的,乡土及家族的。’”在这个层面上,周作人不仅使其“人学”思想具有相当鲜明的反封建特性,而且还运用生物学、文化人类学、道德史等学科的知识去认识“人”,揭开了蒙在“人”身上的种种神秘的面纱,从而使中国人对人自身的认识上开始有了近代科学的气息。 (二)在对妇女、儿童问题研究里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 周作人在解释“人性”和“人类”的基础上,对妇女和儿童的地位作了重新的定位。周作人在《人的文学》就曾经谈到,欧洲关于“人”的真理的发现,早在17世纪即已开始,而“女人与小儿的发见,却迟至十九世纪,才有萌芽”;他接着怀着不无痛苦的心情指出,在中国,“人的问题”从来未经解决,女人小儿更不必说了。他以超越时代的角度来看待女性的地位,他认为:“妇女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不单是关于女性的问题。”“占据人类的半数的女性,人格尚不被正确的认识,尚不曾获得充分的自由,不能参与文化的事业以前,人类无论怎样进化,总是偏枯的人类”。他还研究了女性的地位和权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妇女的问题实际只有两件事,即经济的解放与性的解放。”这一观点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五四时期中国女性解放。关于儿童的地位,周作人说“中国还没有发见了儿童”。周作人在《儿童的文学》里有这么一段话:“以前的人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地理解,不是将他当作缩小的成人,拿怪经贤传尽量的灌下去,便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懂得什么,一笔抹杀,不去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