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笔记一:粤语与港式中文专题.doc

大课笔记一:粤语与港式中文专题.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课笔记一:粤语与港式中文专题

CHLT1100 University Chinese I 大學中文(一)大課筆記一:粵語與港式中文專題 至於香港,語言現象相當特別。事實上,香港有兩個同時存在的雙層語言結構:一個是以英語為高層語言,粵語為低層語言的結構,這從英語和粵語在法庭裏的相對地位就可以看出來;但在單純華人社群內則有另一個結構,以普通話為高層語言(特別是書面語),以粵語為低層語言。從社會上對以粵語作書面語的批評就可以證實這一點。 殖民地政府統治時代英文的地位一直高於中文。 直至一九七四年,香港殖民地政府才批准中文享有法定地位。 由一九九七年至今,這種情況仍沒有明顯的改變。 1.2 粵方言處於強勢地位 粵語是香港的主要方言。香港人所說的粵語是「港式粵語」。 在日常溝通的層次,中文和粵語是最通行的語文。 1.3 普通話的地位日趨重 香港本屬粵方言區,直到一九九零年代,普通話的地位日見重要。 不少中小學已自行決定在短期內逐步轉用普通話來講授中國語文科。 1.4 由雙語並重到兩文三語並重的趨勢 一九九七年後,普通話日趨重要,不少香港人主動學習普通話。 香港學生不但要中英並重,還要學好兩文三語。 1.5 粵英混雜的現象 香港人長期處於中(粵)英雙語的環境,口頭語言就出現了粵英混雜的現象。 中(粵)英混雜,幾乎成為本地主要的社會語用現象。 講粵語時喜歡夾雜著一些英語單詞。 寫文章時夾雜著很多粵方言特有的詞彙,語法,表現方式。 1.6 中文歐化現象 在二十世紀初期,白話文日漸取代文言文之後,受歐風美雨影響,中文已出現歐化現象。 香港人長期受英語影響,所說所寫的中文(粵語),不論語法、詞彙,都帶一點英文色彩。 1.7 慣用繁體字 自一九五六年《漢字簡化方案》起,中國大陸改用簡化字。 1.8 外來詞與新詞的引進 香港以其特殊的地位吸納不少歐美、日本的新事物和新思想,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外來語、新詞彙進入香港人的語料庫之中,甚至出現外來詞與固有詞並存的局面,如「拜拜bye-bye」與「再見」;「波ball」與「球」。 部分外語借詞被轉義或轉性使用,如「cheap」,指便宜、低級、下賤、土氣;「in」,指流行、時髦,出格、合潮流;又如「man」,原義為「男性」,港式粵語義為「有男子漢氣概」。 部分外來詞再輾轉進入內地,如《現代漢語詞典》:【巴士】bāshì〈方〉公共汽車。[英bus]。 這種趨勢,因中港關係日趨緊密而更見頻繁。 2. 港式中文的詞彙特點 (1) 港式中文詞彙與現代漢語比對 a. 異形同義 港式中文與現代漢語所使用的詞語,有不少是意義相同但形式相異的,例如: 現代漢語 港式中文 現代漢語 港式中文 見工 面試 看 睇 發薪 出糧 找 搵 b. 同形異義 也有一些詞語是形式相同但意義相異的: 現代漢語 港式中文 上堂 工人 婆婆 c. 詞序倒置,如: 現代漢語 港式中文 已經 經已 整齊 齊整 d.  香港語文雖然受外語影響較多,但人名、地名、事物名稱,一直沒有設置專門機構或人員來統籌翻譯,結果譯名經常不統一。例如:battery港譯「電芯」;內地譯「(乾)電池」;laser港譯「雷射」,內地譯「激光」。 e.  粵語與古漢語淵源甚深,保存了大量古漢語詞是粵語的特色之一。簋:粵語有「九大簋」一語。九大簋,據《廣州方言詞典》,是一種舊式筵席,有九大碗菜,也叫九碗頭。今粵語多以九大簋 來形容菜餚豐盛。簋,在古代是盛飯的器具,用來盛煮熟的黍稷,故《韓非子?十過》謂︰「飯於土簋」; 也用作禮器,一般是圓口、大腹,形狀如大碗,下有圓座。除粵語外,吳語也保留了「簋」這個古語詞。清?茹敦和《越言釋》曾論及簋一詞的詞義如何由盛飯器變 為盛菜餚的器具:「俗以碗大者為簋,蓋其初本以盛飯寫之,可以給一席之食,即所謂添飯碗者,故有簋名。明季尚豐腆,始以盛飯之器盛羹胾,近時餉客非簋不用 矣……於是簋不為黍稷之器而為羹胾之器。」粵語同樣以簋為盛菜餚的器具,其詞義變化之軌跡,茹氏之說可作參考 例如: 粵語 現代漢語 粵語 現代漢語 粵語 現代漢語 勝瓜 絲瓜 涼瓜 苦瓜 飲勝 乾杯 遮 雨傘 吉屋 空屋 通勝 通書 參考資料 一、 專書 Hutton, Christopher Kingsley Bolton (2005) A Dictionary of Cantonese Slang: the Language of Hong Kong Movies, Street Gangs and City Lif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甘于恩:《七彩方言:方言與文化趣談》,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 甘于恩主編:《粵語與文化研究參考書目》,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