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图设计课设
《总图设计》课程设计
——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
姓 名:
专业: 交通工程
班级: 0 9级交通一班
学号: 090242120
小组: 第 二 组 +4
1、方格网法的基本原理
方格网法计算土地平整挖填土方量的基本原理是:把要平整的土地分成若干方格,测出各方格点的,计算出它们的平均高程,根据平均高程和设计坡度,求出填挖边界和各方格点的填挖数,最后计算挖填土方量:
(1-1)
式中:V——土体自水准面起算自然地面下土体的体积();
——方格边长();
——方格网交点的权值,=1表示角点,=2表示边点,=3表示凹点,=4表示中间点,其权值分别为1、2、3、4;
,,,——各角点、边点、凹点、中间点的自然地面的标高();
——各角点(或边点、凹点、中间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设方格网坐标原点的设计标高为,则整平后土体的体积为:
(1-2)
式中:——土体自水准面起算平整后土体的体积();
——方格网坐标原点的设计标高();
——方格边长();
,——轴方向的方格数与设计坡度(%),从原点起,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轴方向的方格数与设计坡度(%),从原点起,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各个交叉点的设计标高,与,,,和有关,从原点向轴正方向依次为;从原点向轴正方向依次为;其余交叉点的设计标高以此类推。
当土方平衡时,平整前后这块土体的体积是相等的,即
(1-3)
由于式中只有为未知数,所以可以求出来,从而求出方格网各个交叉点的设计标高。由此求出的设计地面标高,能使填方量和挖方量基本平衡。
2、测设方格网
先在要平整的地块内测设方格网,方格的大小根据地形繁简程度和施工方法而定,一般人工施工多用20×20米方格,地而起伏较大时用10×10米;机械施工多用40×40米或100×100米。20×20米,将方格网交叉点编上顺序号,填在其左下方。详见下图。
XII
IX
X
XI
V
VI
VII
VIII
I
II
III
IV
3、测量各方格点处的地面高程
用水准仪实地测量各方格点的水平读数(精确到毫米),为以后运算方便需将该水平读数换算成海拔高度。各点的。,东西向坡度为),逐一计算出各交叉点的设计标高,并填在其右上方。详见下图。
①求方格网第1点的设计标高。设方格网第1点的设计标高为x,按公式(1-3)计算。
②计算各交叉点的设计标高
角点:1、5、11、16、20、21
边点:2、3、4、6、10、15、17、19
凹点: 12、18
中间点:7、8、9、13、14
可得:
所以,
XII
IX
X
XI
V
VI
VII
VIII
I
II
III
IV
5、计算施工高度
当各方格点的设计高程计算校核无误后,可按下式计算各点填挖数:填挖数=式中:填挖数为“+”时,表示方;
填挖数为“-”时,表示方。
各点的填挖数在略图上直接算出,。在方格的挖方点与填方点之间,必定有一个不挖不填的点,即填挖边界点(零点)把所有相临的零点连接起来,就是填挖边界线(零线)。零点和零线是计算土方量和施工的重要依据。计算填挖土方量
V——填方(+)或挖方(—)的体积()。
(2)相邻两点为填方或两点为挖方时。
+
—
h——方格网交叉点的施工高度(m,用绝对值)。
(3)三点挖方一点填方或三点填方一点挖方时。
+
—
由填挖数通过上述公式可得各区域填方或挖方数量,区域I 、II、 VIII、IX、X 、XI、 XII符合第一种情况,区域IV、 V、 VI符合第二种情况,区域III 、VII符合第三种情况,计算所得数据如下图所示。
-454
-164 -224 -264
-0.72
176.72
-3.46
99.46
-75.27
4.61 -154
446
366 -2.60
178.6
-22.61
68.61
填方数:
挖方数:
3
20
48.00
47.50
21
16
46.40
17
46.70
18
19
47.00
47.20
11
45.50
12
13
4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