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7 李商隐诗二首 (共11张PPT).pptx

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7 李商隐诗二首 (共11张PPT).ppt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7 李商隐诗二首 (共11张PPT)

7 李商隐诗二首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探寻背景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全唐诗》中共收入了十六首,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像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连线作者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字义山,号玉谿生。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有《李义山诗集》。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识记字音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理解词语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无题(一)》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烘托了怎样的气氛? 提示: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事情,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衬托,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之中。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深刻含义的理解。 提示: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活的象征;犀牛角的中央有纹理贯通两端,故又称通犀,诗人以此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是息息相通的。这两句诗中所包含的深厚的底蕴,使后人赋予了它更多的哲理意味和人生内涵。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3.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诗句“东风无力百花残”。 提示: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自己不幸的境遇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示:(1)巧用比喻,用春蚕比喻对恋人的思恋,用蜡炬比喻离别后的沉痛,婉转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忠贞。(2)对偶精当,“春蚕”对“蜡炬”,“丝”对“泪”,名词对名词;“尽”对“干”,动词对动词。(3)谐音双关,“丝”有双关义,谐音相思的“思”;“泪”明是蜡油,暗指情人泪。诗人表白相思之情,如春蚕吐丝绵绵不尽,爱情之深如蜡炬燃尽奉献一切,诗人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 李商隐:巴山夜雨的温情(节选) 茱 萸 纷繁华丽的无数意象交织在一起,我看到的是一个渐行渐远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百花盛开、雨涨秋池,这个世界有“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来自大唐的环佩叮当和衣香鬓影从这个世界脱身而出,在毛边纸上扎根并开放。我不想给你的诗歌抹上过多的迷离色彩,我只想对着夜空,轻呼你“李义山”。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几句被后世穿凿附会太多的诗句,簌簌地站成一棵枝繁叶茂的树,它上面悬挂了无数后来者类似的叹息。启功先生说,这其实是义山说自己这半辈子有如一梦,有心、有泪、有热情而已。我想这种解释或许要比无数天马行空式的断想和严谨的“考证”要来得生动和更富人情味。当我们还没有到半辈子的时候,就可以早早通过这样有如一梦的方式窥见了别人的心境,幽微而温热。 你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时空的恍惚迷离在夜雨的轰鸣中远去,只剩下烛影摇红,影影绰绰。流水蜿蜒成瘦瘦的词,穿越不老的光阴抵达我们这个后浪漫时代,不合时宜而又多么弥足珍贵。你说,“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以我单薄的经历自然无法将你的感慨诠释得淋漓尽致,也自然无法说出你相思的对象具体是谁。一段本该美满的姻缘平添了几丝愁绪,你成了“负恩之人”。纷乱的党争最终还是把你推到了自我舞台的中心,却离你所谓的“抱负”越来越远。这难道用你所说的“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就能完全概括?若这种“才”和“命”的悖论能让后世如我者看到你如此明澈温婉的诗句,我更愿意看到你这辈子的这出悲剧。不要说我太残忍……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多年的幕府生活和漂泊,残宵入梦的怅然若失,这种细微的生命律动被你写得如云水般空明,间杂一缕很不协调的泪水的浑浊。春天的页缘,汉字微微发烫,而你的锋芒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