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安徽省中加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课件:梳理·探究 第2课《奇妙的对联》 (共32张PPT).pptx

中学联盟安徽省中加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课件:梳理·探究 第2课《奇妙的对联》 (共32张PPT).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安徽省中加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课件:梳理·探究 第2课《奇妙的对联》 (共32张PPT)

奇妙的对联—传统文化的瑰宝宋代著名宰相吕蒙正没有发迹的时候,穷困潦倒,家徒四壁,亲戚朋友都有意避开他,唯恐他上门借贷。这年过春节的时候,吕蒙正写了这样一副春联。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对 联 的 起 源元 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秦汉以前,每逢过年民间就有悬挂桃符(神荼和郁垒)的古老习俗。以驱鬼压邪。公元964年除夕,桃符上除了辟邪之语外,还可以写迎春纳余的吉祥祝福。第一幅对联(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五代后蜀·孟昶 对 联 的 基 本 知 识对联是一种独立于诗词曲赋以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俗称对子。后来因为大多贴在对称的楹(柱子)上,又称为楹联。对联的前一部分叫上联或者出句、上比对联的后一部分叫下联或者对句、下比有的还有横批认真观察下面几副对联,说说对联的特点要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1、字数相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2、用字不重复(上下联相同位置)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3、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和 风 吹 柳 绿,细 雨 润 花 红。(形) (名) (动) (名) (形) (形) (名) (动) (名) (形)4、结构相当和风 吹 柳绿,细雨 润 花红。主谓偏正偏正主谓主谓主谓动宾动宾5、仄起平落(收)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仄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阴平、阳平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对联改错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香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为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到来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内 对联的书写和张贴书写时,注意对联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能加标点符号。书写要讲求美观,字字对称。张贴时,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我们为分别。 对 联 的 形 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心平积福欲重招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a.正对:意思相近,相似b.反对:意思相反c.串对(流水对):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对 联 猜 猜 看猜行业书店保险公司宾馆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小费君莫惜,后顾也无忧。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猜物竹松菊花未出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根从地底无人问,冠盖山巅有鹤飞。霜寒白地萧萧叶,骨掣黄花落落风。猜人物范仲淹李白项羽勾践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猜猜寿星有多大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游览西湖时,在灵隐寺见到了一位长寿老人,乾隆即兴制了这样一幅对联赠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141岁对 联 大 配 对发奋识遍天下字 雨滋春树碧连天腊梅吐芳迎红日 书山万仞志能攀学海无涯勤可渡 立志读尽人间书风送花香红满地 绿柳展枝舞春风 我 来 对 下 联迎新春万水清蝶恋花春来读万卷书鸟语花香辞旧岁千山秀蜂采蜜冬去行千里路山清水秀总结我们刚刚对了一些对联,发现写对联实际上并不简单。从字到内涵都需要极为丰富的文学素养。今天,我们用了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对对联的基本知识,要求特点做了一些简单的了解。但是,对于对联的内涵我们还需要很长的路去探寻。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发现并积累关于对联的文化,多去挖掘其后的文化内涵。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爱上对联文化。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作业:将对联填写完整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 )。( )欧阳修(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