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理科.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0年理科

200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理科)及答案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6分)   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3.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辨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4分)   17.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9.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E.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客观过程   四、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0.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2000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理科)答案及解析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6分)   1.B  2.A  3.A  4.D  5.D  6.B  7.D  8.C  9.C  10.C  11.A  12.B  13.C  14.B  15.C  16.B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4分)   17.ABD  18.BD  19.ABCD  20.ACE  21.ACD  22.DE  23.ABCE  24.ABE  25.ABCD  26.BCE 27.ABCDE  28.CE   三简答题(共1题,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四、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0.答案要点:   亲眼所见的,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必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以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判断真假,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3分)。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论,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2分)。   解析:这道试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辩证运动,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问题。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级,是人们在实践中在客观事物转化为主观观念的第一步,感性认识的基础是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基本的心理反映形式,感觉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的属性和特性的反映,是意识和外部的直接联系,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感性认识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认识过程,制约着感性认识形成的有来自客体和主体的各方面的复杂因素。亲眼所见的感觉,有的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的就是虚假的反映。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为客观事物有一个产生、变化、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有一个逐步暴露的过程,人们的认识总要受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受认识主体主观条件的限制等。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可检验性,二是可重复性。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证明是正确的认识,而这种检验能够被许多相互无关的人所重复。   该命题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就是有害的。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要求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