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概要
复习--《归去来兮辞》名句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 云无心以出岫, 。 ,抚孤松而盘桓。 悦亲戚之情话, 。 ,泉涓涓而始流。 ,感吾生之行休。 ,乐夫天命复奚疑。 第7课 烛之武退秦师 复习目标 识记 1、《左传》的相关知识 2、背诵全文 理解 1、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理解并翻译句子 应用 烛之武其人及素材使用 复习方法 逐字逐句梳理,做到“整句能翻译,个别会解释”。 根据知识梳理,对课文重点知识进行再理解和消化。 课堂检测—知能巩固提高 7、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C. 共其乏困 (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越国以鄙远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既东封郑 9、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 B、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 10、填空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末年____国史官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 》《 》并称为“春秋三传”。 完成学案“知新”部分2—4页练习题 拓展应用—写作素材积累 人们在评价烛之武时,有人说他是一个“志士”,有人称赞他是一个“勇士”,有人指出他首先是一个“辩士”,也有人说他具备这三种人物的特点。说说自己的看法。 观点一:他是一个志士。“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虽长期未被重用,但在大任面前,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观点二:他是一个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观点三:他是一个辩士。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 观点四: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 挖掘运用教材中的写作素材 教材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库,利用好了可以一举数得:既能丰富自己的素材积累,还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果运用恰当还会为文章增光添彩,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后,以烛之武的经历为素材围绕爱国写一议论文片段,100字左右。 【示例一】 什么是爱国?爱国,是烛之武虽已风烛残年却仍挺身而出的勇敢;爱国,是烛之武为国之利益而不计私怨的大义;爱国,是烛之武唇枪舌剑独斗秦王的机智和聪辩。爱国,烛之武做到了,我们更应做到! 【示例二】 爱国,是抛却私念、临危受命的胸有成竹;爱国,是以退为进、舌战秦王的坦然;爱国,是临危不惧、心怀国家的责任;爱国,是簇拥在清晰言辞里的难以湮没的激情;爱国,是闪烁在智慧的星光里的心忧天下的情怀。烛之武懂得一个人应当热爱自己的家园,更懂得逞匹夫之勇只会葬送爱国的资本。于是,他凭借机智的反击,巧妙地保住了自己的国家。 烛之武的事例还可以运用于其他话题 【示例一】 话题:顾全大局,以天下为己任。 郑国危亡的那一刻,你毅然挺身而出。冰冷铁青的城墙上,滑过你孤单的身影。你已经忘记:是郑伯的不重视苍白了你一生的抱负,浇灭了你半世的豪情。你只记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想的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