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南京教学研究室.DOC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南京教学研究室.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南京教学研究室

环境教学案例: 必修1分册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南师附中 余珍 一、课程标准要求与分析: (1)内容要求: 一是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态度和责任感三、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展示一幅自然景观图片,结合图片让学生说说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组成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尝试回答 一、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案例1〗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生物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它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到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转化,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没有氧和氮。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在相当程度上也为生物生命活动所制约。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水体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从而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 有些沉积岩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并且有一部分是由生物残骸堆积形成的,如煤、石油等。陆地上生物的出现还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活动1〗 光合作用示意图 (1)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怎样的? (2)图中植物要能正常生长,离不开地理环境中其他哪些地理要素? (3)水、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和转换的? (4)生物循环过程影响了哪些自然要素?有何作用? 【师生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概念图建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联系图 让学生自主建构,形成联系模式图,能够举实例说明任两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如:气候与水文——“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地表水资源则贫乏。而地面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又会增加降水量。 如,水文与地貌——地表水流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沟谷、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风蚀洼地等。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800毫米以上,这里的地表水相当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流程长,大多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所以在中游地段形成峡谷地形() 〖活动2〗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 结合图示,分析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要素如何变化? 【师生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变化。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这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3〗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已经存在,但那时是在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下的缓慢发展过程。进入人类社会之后,水土流失过程急剧加速,越来越严重。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逐渐使黄土高原大面积的森林、草原消失,失去植被保护的土壤极易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破坏的自然植被,其高度和覆盖度随着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今天黄土高原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思考: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过程中,水文、土壤、地貌、生物等是如何变化的?人类活动对这一过程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