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类作物专用新品种创制与清洁安全加工主题专项项目申报指引.DOC

薯类作物专用新品种创制与清洁安全加工主题专项项目申报指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薯类作物专用新品种创制与清洁安全加工主题专项项目申报指引

附件1 薯类作物新品种创制与清洁安全加工主题专项 项目申报指南 任务一 鲜食优质薯类品种选育及采后贮运 项目1:鲜食薯类作物新品种选育 1.目标任务 集成薯类作物鲜食型品种选育的杂交亲本选配与杂交技术杂交后代鲜产早期鉴定技术以及主要品质、抗性高效鉴定技术,研究鲜食型品种的花青素、胡萝卜素、纤维蛋白质等品质形成规律,建立食用型甘薯马铃薯优质高产抗病育种技术体系。通过杂交育种,培育营养保健、商品性好的鲜食型紫肉与红心型甘薯和早熟优质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 考核指标 育成甘薯鲜食新品种2个,其食味优于国家对照,干物质率高于22%,亩产2000公斤以上。紫肉甘薯花青素含量高于5mg/100g鲜薯,红心甘薯胡萝卜素含量高于2.5mg/100g鲜薯5%(鲜薯);育成马铃薯鲜食型新品种1个,亩产比国家对照品种高10%,品质、抗晚疫病、病毒病抗性、商品薯率等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育成蔓尖菜用甘薯新品种1个,茎尖光滑无茸毛,抗性好,茎尖产量高于国家对照5%,食味评分高于国家对照。每个新品种示范面积1000亩。 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150万元 1.目标任务 开展鲜食甘薯安全贮运、售前品质提升及商品化以及鲜切甘薯、保鲜茎尖等产品的关键生产技术,解决我市甘薯鲜食供应链短、鲜食甘薯商品化率低、贮藏过程腐烂率高等问题,。 考核指标 鲜食甘薯规模贮藏120天,腐烂率控制在5%以内,失重率低于8%,形成鲜食甘薯贮藏技术规范1套和鲜食甘薯质量分级标准1个,推广应用3000吨。鲜切甘薯的贮藏期达到10天,不褐变,失重率<5%,无软化腐败;保鲜甘薯茎尖贮藏期达到15天,商品率高于95%。建成鲜食甘薯、鲜切甘薯、保鲜茎尖等产品中试或产业化生产线1-2条。申请专利1-2项。 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任务二 加工专用型甘薯品种选育及薯类清洁安全加工 项目3:优质高干加工专用甘薯新品种选育 1.目标任务 集成淀粉加工型和薯干(红心)加工型甘薯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与杂交技术杂交后代干物质产量早期鉴定技术淀粉及抗旱、耐瘠、抗病高效鉴定技术,研究白心和黄心淀粉型品种的淀粉形成规律通过杂交育种,建立加工型甘薯优质高产抗病育种体系培育高淀粉高产优质加工专用新品种。 考核指标 育成加工型品种个,淀粉加工型干物率和亩产分别不低于35%和2200kg,或淀粉产量比国家对照增产10%以上;薯干(黄心)加工型品种干物率和亩产分别不低于33%和1800 kg,商品薯率85%,含量高于6%。每个新品种示范面积1000亩。 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150万元 1.目标任务 开展甘薯淀粉生产工艺、设备、副产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实现绿色可持续生产,大力提升我市甘薯淀粉生产技术水平,减少浪费,防止环境污染。解决我市传统甘薯淀粉生产方式粗放、生产污水未有效治理、薯渣等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效益低下等问题 2.考核指标 优化改进甘薯淀粉生产工艺,改造形成新型甘薯淀粉机械化生产线1条,淀粉提取率大于85%(中、小型甘薯淀粉生产企业70%),淀粉质量尤于国家标准。生产用水节水40%,与传统薯类淀粉生产污水比较,有机污染物量减少90%,可直接排放。以薯渣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食品新配料或新食品2-3种,副产物综合利用率90%,申请发明专利1-2件。建立甘薯淀粉清洁生产示范线1条,并推广使用5家以上。 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120万元 项目5:薯类食品安全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1.目标任务 以标准化、规范化加工为要求,利用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改造我市传统薯类加工业,同时开发特色饮品、休闲系列、主食系列、保健配料等产品,延长薯类产业链,提升产品安全质量。解决我市薯类湿淀粉贮藏过程易发酵变质、粉丝等主流产品加工过程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层次不齐,缺乏有效的质量判别手段和相关标准等问题。 考核指标 制定湿淀粉大池安全贮藏操作规范1套,贮藏期可达10个月,无明显的发酵和变味;制定适度规模粉丝厂良好生产技术规范(GMP)1套,推广使用5家以上;建立纯红薯粉丝质量标准及快速检测方法各1个;形成薯类特色饮品、休闲系列、主食系列、保健配料等6-8个新产品的成套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标准和标准化生产规范。申请专利2-3项。形成2-3种薯类食品安全规范生产技术体系,并建立年产量达到2000吨示范生产线2条,产品安全质量优于国内同类产品。 经费设置 市级财政科技经费不超过160万元 任务三 薯类高产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项目6:薯类高产技术创新集成示范 1.目标任务 集成甘薯脱毒种薯(苗)快速繁育技术集成套作马铃薯甘薯适宜全程农机农艺高产群体时空配置技术体系,集成甘薯马铃薯绿色增产技术模式,集成鲜食型甘薯马铃薯品种高品质高商品率的高产技术体系,示范新品种新技术。通过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