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系统生物学的灵魂:整合 系统生物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各种“组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整合型大科学。首先,它要把系统内不同性质的构成要素(基因、mRNA、蛋白质、生物小分子等)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经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一种垂直型的研究,即采用多种手段研究个别的基因和蛋白质。而系统生物学则是要把水平型研究和垂直型研究整合起来,成为一种“三维”的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研究。 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信息(生物信息学) 系统生物学的钥匙 :干涉 人为地设定某种或某些条件去作用于被实验的对象,从而达到实验的目的。这种对实验对象的人为影响就是干涉(perturbation)。传统生物学采用非干涉方法如形态观察或分类研究生物体。20世纪形成的分子生物学等实验生物学的特点就是,可以在实验室内利用各种手段干涉生物学材料,如通过诱导基因突变或修饰蛋白质,由此研究其性质和功能。系统生物学同样也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也离不开干涉这一重要的工具。 三、转化医学(转换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 ) 是近两三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是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试图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实际患者提供的真正治疗手段,强调的是从实验室到病床旁的联接。 转换医学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密切合作,以提高医疗总体水平。因此转换医学研究主张打破以往研究课题组单一学科或有限合作的模式,强调多学科组成课题攻关小组,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例如,诊断及监测人类疾病的新参数——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是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等专业研究人员共同组成。这种研究为开发新药及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开辟出一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途径,而且有助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缩短新的治疗方法从实验到临床阶段的时间,进而快速提高医护和治疗工作的质量。 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 1921年随着协和医学院的诞生而成立,是中国生理学的 摇篮。 在最鼎盛时曾享誉全球,主编的英文“中国生理学杂志” 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刊物。 先后有两位院士(林可胜院士,张锡钧院士)担任系主 任,并有六位院士曾在该系学习和工作过。 王志均院士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系史写的“序” 协和生理学系迥然不同于其他单位的生理学系,它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它是我国近、现代生理学的发源地,是早期培养中国生理学工作者的重要基地。以林可胜先生为首的生理学家们,正是以筚路蓝缕的精神,使我国生理学从萌芽时期走向近代时期。首先,他们创建了中国生理学会,随即创刊了《中国生理学杂志》(英文)。他们正是以非凡的魄力促进了中国生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生理学历史车轮的进程,使其早日达到现代水平。因此,协和生理学系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1936—1937年是老协和生理学系兴旺发达的顶峰,它具有全国生理学方面教职工人员的最佳阵容。我有幸在这一年开始在那里进修了三年。当时林可胜先生已在系内工作了11年,他奋发图强,锐意创新,在教学、科研、培养人才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有突出成绩,从而把中国生理学推向国际水平。但不幸的是,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使我国人民坠入了灾难的深渊,民族矛盾跃居第一位。林先生离开了协和,奔赴西南大后方参加救死扶伤工作和战时卫生人员训练工作,生理学系遂由张锡钧先生负责主持,责任是重大的,困难是很多的,但张先生都克服了。这一段历史是我亲身经历的,至今犹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1936—1937年是老协和生理学系兴旺发达的顶峰,它具有全国生理学方面教职工人员的最佳阵容。我有幸在这一年开始在那里进修了三年。当时林可胜先生已在系内工作了11年,他奋发图强,锐意创新,在教学、科研、培养人才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有突出成绩,从而把中国生理学推向国际水平。但不幸的是,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使我国人民坠入了灾难的深渊,民族矛盾跃居第一位。林先生离开了协和,奔赴西南大后方参加救死扶伤工作和战时卫生人员训练工作,生理学系遂由张锡钧先生负责主持,责任是重大的,困难是很多的,但张先生都克服了。这一段历史是我亲身经历的,至今犹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中国现代生理学奠基人林可胜博士 Dr. Robert K. S. Lim (1897-1969) 林可胜博士 Dr. Robert K. S. Lim (1897-1969) 简 历 1897.10.15 出生于新加坡,英籍华人。 1913-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体外膜肺ECMO精品课件】ICU Clin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ppt
- 【体外膜肺ECMO精品课件】What can we do more for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management of AKI.ppt
- 【医学精品课件】 疳证.ppt
- 【医学精品课件】 国际一流医学期刊对稿件的要求.ppt
- 【医学精品课件】 器官移植病患之護理簡介.ppt
- 【医学精品课件】《北京市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基本信息调查表》填报说明.ppt
- 【医学精品课件】《儿科学》课程整体设计介绍.ppt
- 【医学精品课件】92、93年總額執行情形概況暨94年規劃報告.ppt
- 【医学精品课件】95年度衛生署醫療政策重點.ppt
- 【医学精品课件】2010年妇女保健业务管理要点(26p).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