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土地的誓言(七年级人教版).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课土地的誓言(七年级人教版)

第九课土地的誓言(七年级人教版) 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学习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4.揣摩文章精彩的段落和语言,感知文章的.写作特色。重点难点 1.重点(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结构和思想感情。 2.难点揣摩文章精彩的段落和语言,感知文章的.写作特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炽痛(chi4)嗥鸣(hao2)斑斓(1an2)怪诞(dan4)亘古(gen1)默挈(qi4)田垄(long3)蚱蜢(zha4meng3)污秽(hui4)谰语(1an2)辗(zhan3)辘(lu4)镐(gao3)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炽痛:热烈而深切。 (2)嗥鸣:(野兽)大声嚎叫。(3)斑斓:灿烂多彩。 (4)怪诞:奇怪;古怪。(5)亘古:整个古代。(6)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7)污秽:不干净。不干净的东西。 (8)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3.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人1.作者作品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上海,他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象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如《憎恨》。他还善于在抗日的题材下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势,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出来。他注重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吸收电影剪接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长篇。 2.导语。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正课1.正确流畅,饱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1)老师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3)全体齐读,或配乐朗读、表情朗读。 2.质疑:本章只有两个自然段,请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心为此而热血沸腾!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3.质疑:如何理解文章的题目“土地的誓言”讨论并归纳:这是作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的誓言。 4.质疑:P60第二行。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列举了一大串的景色、物产讨论并归纳: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作者如数家珍,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对故乡深切的留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5.质疑: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讨论并归纳:具体(略)。这段话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短语修饰事物,使事物带上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意味。 6.质疑: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讨论并归纳:不能删。因为“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想象到东北的父老乡亲像红玉一样的脸庞,像黑玉一样的眼睛,使人想到仍在日寇铁蹄下呻吟的故乡亲人。“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两句虽是不好的事物,但确是东北地区“特产”,很容易激发人们思乡之情。 7.质疑: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第 页 共 页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