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改版1——学生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案例分析 2014.9.15PPT
生1:有条线是歪的。 生2:尺子没放平,眼睛看不出来。 生3:画了一条水平放置的1厘米的线段,并特别指出长度是1厘米,然后再画一条倾斜放置的1厘米线段,指出自己画的第二条线段是斜的,这样的两边“不一样长”。 生4:一个直的,一个斜的,长方形就是斜的。 生1:一条边是直的,另一条边也要是直的,必须是直的,不然画不出来。 生2:没封口。 生3:一样长才是长方形。 生4:不端。 第二次: 学生真的会用量角器量角吗? 调查目的: 1.初步了解学生是否认识量角器以及是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对认为自己会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学生进行个别访谈,观察他们使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与方法,了解学生在未正式学习使用量角器量角之前“量角”的学习现实,初步诊断学生测量角的过程中的困难。 (教师不做任何指导) 问题1:谁曾经见过并使用过量角器? 结果:全班41人,100%都见过量角器,35人表示用过,6人表示从来没用过。 问题2:谁会用量角器测量一个角是多少度? 结果:29人表示会用,其中外面老师教过的1人,父母教过的5人,自己研究的10人,没有表示学习途径的13人。 从表示“会使用量角器”的29个学生中随机抽取7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 7名表示会用量角器的学生中,只有2人能比较准确的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生1:看着量角器犹豫了一下,说:“我妈教我弟弟量的,没教我。” 没动手测量。 生2:盯着量角器看了一会儿,然后说:“怎么量的?我忘了!”也没动手测量。 生3: 很快地看了一眼量角器后说:“妈妈让我拿半角形量的。” 师:半角是什么? 生3:就是半圆形,可我忘了妈妈教的是什么东西。(仍未动手测量) 第3次:会测量长方形的直角吗? 调查内容:给学生长、正方形纸片,观察学生能否结合长、正方形中的直角找到量角器中的直角,并进行测量。 调查对象:同调研1 问题:能量一量长方形的4个直角吗? 4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全部能准确指出量角器的直角,并基本能准确量角。 2名中等成绩学生也能达到同样水平,但是余下的学生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 4名学困生的反映比较相似,在指导下能尝试测量,如果不指导,没有反应。 教师又对这些找不到“角”的学生的访谈: 教师:“这是角吗?” 两位学生说“不是”,“一条边不是直的”。 但仍有一学生说:是“角”。 教师:你说说为什么是“角”? 学生说:看小一点儿的、看“尖”就是角。 调查后的反思 什么叫“角”?指“角在哪里”时学生为什么只指角的“顶点”? 学生理解“角”的大小有困难吗?为什么? 学生如何初步认识“角”? 角的度量怎么教?“二合一看”?角的度量:单位角、单位角的个数即角的大小。度量思想:叠合性、可加性。 数学应该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女皇,而不是X光机下一副可怕的骷髅! ——张奠宙 数学是一门有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 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陶冶兴趣 英语填空题:三个空中填上同一个单词 ______ is better than the God. ______ is worse than the evil. If you eat ______,you will die. 解:设上帝之善为+∞,恶魔之恶为-∞, 所求答案为x,则 x +∞且x -∞ ∴ x∈Φ ∴ x= nothing 数学兴趣 学生对学习环境是否满足自身数学学习时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后的积极态度的体验,对学生的数学认知活动将产生增效的作用。 儿童数学学习的主要心理特点 1.在数学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往往有试误和顿悟两种方式。 2.从问题的起始状态逼近目标状态的过程,就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而变更问题往往是一个有效策略。 1.变更问题的条件或目标; 2.使问题特殊化; 3.使问题一般化; 4.找出适当的辅助问题; 5.分开条件的各部分,重新组合。 变更问题的方法: 尤其要注意发现问题中的隐藏条件 鼓励学生—— 表述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解释和说明自己的观点 质疑和反驳他人的想法 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经常考虑如下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如何组织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如何使他们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 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如何引导学生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 4.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 [案例]《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复习》教学片段:临近下课。A教学: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在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