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 第一单元第一课《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48张PPT).ppt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 第一单元第一课《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48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 第一单元第一课《鼎湖山听泉》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48张PPT)

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和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移步换景 空间: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主 时间:黄昏(1-5)——晚饭后(6-7)——夜间(8-10) ——次 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贯穿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初闻泉声(1节) 引发联想,爱上山泉(2-3节) 回旋、宕开,介绍庆云寺等(4-7节) 深夜听泉,感悟人生(8-10节)。 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内容? 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对话。 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 (1)“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 (2) “进山方知……已不可得。” (3)“安 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 子。” (4)“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 的灵魂。” 说说这些句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 渐入山中 (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 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 (3)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 (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文章开头交代鼎湖山的背景有什么作用? 开头点明鼎湖山的气候条件,是作者从想看山发展到听泉的重要前提,为下文的听泉作铺垫. 第二部分 一、见到时隐时现的山泉,你会联想到什么? 二、登山使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身心了无杂尘”,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三、在山上补山亭内有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半点尘,上来更有碧千寻”,这是什么意思呢? 朗读第三部分,思考 1、这一部分除了很少的内容写了泉声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2、以上内容似乎与听泉无关,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1、庆云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状况,当年的僧人之众和佛事之盛。 2、漫步所见庆云寺的现状。 3、从树木谈到鼎湖山的变化。 1、为下文听泉的感悟蓄势 2、给作者的感受赋予时代特色。(从鼎湖山的变迁写出作者的独特感受) 作用 朗读第四部分,用文中的语句填充 1、泉声的特点: 2、想象的具体情境: 3、感受: 4、过程: 柔曼、清脆、厚重、雄浑 草丛中淌过的小溪、石缝间漏下的滴泉、细流汇于空谷、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 相似点 本体→ 喻体→提琴、弹拨、倍司、铜管 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听到……孕育生机,滋润万物,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人生哲理: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孕育生机的。) 是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是一次心灵之旅 课文的第8段,作者用乐声来比喻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 作者用这几种乐器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 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先举喻体,后举本体,是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的。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 小结: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鼎湖山作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生态环境优美,可写之景很多,作者却着重抓住“泉”来写,在表达方式上又以“听”组合材料,揭示了从泉水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历史生生不息,美感充满生机。 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具有 音乐美和情韵美。 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 ⑴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小组交流; ⑵说说自己的所画的句子为什么写得好; ⑶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我们走进鼎湖山,感受到鼎湖山的清新秀美,我们听到了许多悦耳的声音。请你把听到的进行诗意地说,相信你会比例子中说的更精彩。 我听到山泉在说: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我听到(树木、石头、小草、白云……)在说: 体验活动 课外延伸:议一议 从本文对庆云寺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这一问题的揭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你认为开发旅游促进经济发展重要还是保护自然环境重要? 天 溪 河 岸 林 天鹅湖 九龙湖 飞水潭 山 清 泉 白娴鸟 鼎湖山听泉 作者简介 谢大光(1943一),1962年由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 创作。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 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 也不过分。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 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广东鼎湖山,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 遂易名为鼎湖。(黄帝曾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铸九鼎, 象征九州 。) 鼎湖山又是佛教圣地。早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 禅宗六祖惠能高弟智常禅师在此创建龙兴寺(宋改白云 寺), 并建有招提三十六所。从此,前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