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地理学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地理学发展

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发展的历程,然后评述了现代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转变、特点和主要学派。依据对相关文献的考察,把西方现代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分为四大部分:(1)城市空间结构的社会意义(2)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模式(3)城市空间与制度框架(4)城市场景中的特殊行为,并对此进行了综述概括。最后就城市社会地理学在中国发展的意义和研究领域提出了建议。 (共7页) 文章关键词: 城市社会地理者简介】姚华松(1977-),男,湖北浠水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社会地理。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州 510275 薛德升 许学强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州 510275 【内容提要】 本文对1990年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的研究特点进行概括,表现为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主题多样化和研究方法上从量化到质化的转变,然后从内客上进行归纳,包含社会公平、疾病与健康地理、犯罪地理、感应地理等研究重点,其中社会公平又细分为对弱势群体地理研究、福利地理以及女性地理学。这些研究在侧重点上有较大转交,从一般性社会要素空间区位探讨过渡到要素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情境的结构式剖析,注重研究社会空间的隐喻和文化意义、社会问题对空间的塑造机制以及特定空间对人的再造等。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归结为问题导向、主题多样化、地方性研究和质化与本位研究主导,最后提出对中国社会地理研究的初步建议:壮大中国社会地理研究队伍、积极借鉴其它学科、以居民日常行为地理研究为突破口。学 城市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分异模式 城市场景 2 研究特点 通过对相关文献①的梳理,尤其是对重点核心期刊《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1977-2004年的文献,从3方面总结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研究特点。 2.1 成果不断增加 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中,社会地理成果急剧增加(图1)。从数量统计上看,以1990年为界,1977-1989年该期刊涉及广义社会地理②和狭义社会地理③的文章分别占 12.87%和9.94%;而1990-2004年的比例是广义社会地理学38.94%、狭义社会地理学33.19%。可见,城市社会地理在1990年以后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科体系中处于核心与主导地位。 2.2 研究内容多样化 研究内容方面也有较大转变,从最初的城市实际性问题探讨过渡到城市全方位问题的结构式剖析。1990年以前城市社会地理较多涉及种族隔离、社会分层与居住分异、城市移民行为、犯罪地理和区域社会地理(主要是西欧诸国)等主题,此后的研究更加注重吸收一些新元素,如国际化、全球化、新区域主义、人文主义、女性主义、结构主义、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等。这一时期,社会地理学研究注重对社会问题的结构性解释,女性主义地理、疾病与健康地理、想象地理以及各种哲学思潮的探讨(如话语权、权力空间、身份建构与重构、空间隐喻、文化意义等)等论题成为主流研究范畴,区域社会地理的综合研究也转向异文化区域,如非洲、东欧、南亚、澳洲等国家和地区。 2.3 方法论转变 社会地理学方法论演化路径基本上呈现出量化到质化、客位到本位和积极借鉴其他学科方法(尤其是社会学与人类学等)等特点,大致经历3个阶段:①对于早期非空间社会地理学研究而言,社会区分析(Social Area Analysis)是被广泛应用的,代表人物是Shevky、Williams和Bell,他们利用有关个人、家庭与住所等人口普查资料对洛杉矶和旧金山进行社会区分析,抽取影响城市社会变迁的主因子[8-9]。空间性社会地理研究的代表是芝加哥人文生态学派,他们强调社会调查,Burgress在大量调查基础上提出同心环空间结构模型,其后被一些学者(Berry and Rees, 1969)采用。②在反思传统地理学的“重视空间理性而忽视人的作用”背景下,社会地理学开始摄入对日常生活行为地理的研究,代表是以 Hagerstrand为核心的隆德学派创立的时间地理学,后被 Carlstein、Pled等发展[10-12],主旨是通过针对个人行为的线索式调查,总结不同人群与行为系统的匹配,以把握各类型人群的生活需求。另一方法是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ping),借鉴心理学等理论以城市不同群体描绘其心目中的城市地图为素材进行研究[13],Francescato和Mebane运用这种方法对米兰和罗马进行了对比研究[14]。③为尽可能接近现象学上的“客观的存在主义”,研究者需要从被研究群体视角去看待问题,即从上述“局外人”角色转向“局内人”,近些年兴起借鉴人类学学科的类似民族志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强调以本位论视角探寻城市社会空间运行规律,Herbert、Rankin等就此做过专门论述[15-16]。 3 1990年以来的主要研究内容 对西方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