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课堂讲授(提问)艺术.ppt

  1. 1、本文档共1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课堂讲授(提问)艺术

第五章 课堂提问艺术 提问的现状 由满堂灌到满堂问:提问过频过多。 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浪费大量时间,降低了教学效率。 不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挫伤学生思考回答的积极性。 选择少数学生回答问题(总是那少数几个答) 控制问题答案:整堂课都是教师的观点,没有学生自己的观点。 给予消极反馈,降低学生参与交流的愿望。 忽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一、提问的目的 主要目的:检查学生对关键问题的理解并借此组织、推进教学活动;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诊断学生的不足 次要目的:激发学生独特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控制特殊学生行为,使之参与学习;鼓励学生,树立其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热情,等等。 二、有效“问题”的特性 1、目标性。 问题是隐性的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要围绕并体现教学目标,要突出单元训练的重点,把单元目标当作问题的重锤,交流的重头戏。 要注意一课一得,合理地把知识能力点用问题的形式落实到课堂上去。 说明:这里的问题仅指事先设计的、目标明确的系列问题,而不包括教师的随机反诘、补充提问,以及学生的质疑,后者作为交流手段而纳入下一主环节“交流”中。 2、整体性。 既是指问题的整体要以一个完整有序的有机体的面目出现,而不是东敲西打的散兵游勇式提问;又是指问题应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而不是随意地用问题肢解课文。 宁鸿彬老师在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第一课时只让学生解决了两个问题:(1)给课文加个副标题,一个_________的皇帝;(2)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 像此类问题,便是提纲挈领的整体性问题,它如一根线,有效地组织起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训练,又像一张网,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提出水面,引发深入的、整体性的阅读。 3、层次性和多样性(有梯度、多类型) 指问题要能呈现教材的文路和教学逐渐深入的程序。 这是和问题的整体性互为依存的设题要求。 在这两者的作用下,系列问题的设计一般呈现出总分式的母子题,并列式的台阶题、连环题等序列特点。 4、适度性。 指问题所涵盖的广度要能最恰当地体现出教材的重难点,深度要能最恰当地切入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抛出的问题既要能使学生卷入并感到一定的困惑与紧张,又要使学生绝不灰心,问题中隐含的曙光要能诱使学生深入探究下去,而不“逃遁”。 5、表述的清晰性和趣味性。 问题的出现要努力达到这一境界——诱使学生产生“快打开书本看看”的愿望。 为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问题的指令语言、切入角度、心理效应等因素,以达到一锤定音,一下子触到学生兴奋点的效果。 三、提问的类型: 1、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总分式的母-子题(主-次题) 2、从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层次、程序)的角度:并列式的台阶题或连环题 3、从思维的深浅角度:记忆型、了解型、理解型、鉴赏型、评价型、运用型 4、从对话的角度:与(世界)自我、文本、作者对话的问题。可以某一种为主。 1、理解型、鉴赏型、评价型 样本型文本的设计,一般应注意: (1)遵循该文本的文章样式及相应合理读法设计;{散文,小说,童话……} (2)了解学情,只围绕学生不懂的内容进行设计(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 (3)根据文本情况和学情,判定文本是属于意义型、形式型还是“意义+形式”型 意义型文本【解读者取向】:重在设计让学生读懂【理解】文本的问题;(鲁迅《雪》、部分寓言) 形式型文本【鉴赏者取向】:重在设计让品味【鉴赏】文本的问题。(《春》《安塞腰鼓》《端午节的鸭蛋》) 意义型+形式型文本:先设计引导读懂的问题,再设计品味的问题。两类问题宜分开,分别处理,不宜交叉混杂(即一会理解,一会又鉴赏,或还半解不解的时候就急于插入鉴赏活动)(部分小说,诗词、童话) 2、总分式的母-子题(主-次题) 母题,也称为主问题。 设计牵引教学内容的主问题,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以点带面) 钱梦龙: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总有一两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 一堂课一般有2~3个母题(主问题),体现在教学中就是2~3个教学主环节(主板块)。是教学的主线。 子题(次题)在每个母题之下,负责把学生拉回文本、贴近文本。几个子题按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又可以“台阶题”形式呈现给学生。 “一根筋,一锅端” 一节好课一般有2——3个主要环节(母问题),每个环节学生学的活动充分展开(子问题+听说读写活动) 一般而言,几个母题形成一条教学的主线(一根筋),每个母题下面可以用子题加以细化、深化,把听说读写活动融入(一锅端)。 如《荷花淀》问题设计 四、提问策略 (一)提问目的 问题指向要清楚,让学生知道可以怎样思考,应该回答什么。 为组织、推进教学活动而问,还是为管理纪律而问?为激发兴趣而问,还是为激发创新思维而问? (二)提问对象 为少数学生的深入思考而问,还是针对全班学生的理解思考而问?或者,针对个别同学而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