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好2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句式好2ppt

示例、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3分)( ? )(2008年广东高考第七题)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1、用“者”、“也” 表判断。 (1) “……者,……也”式。例: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这是最典型、最常见的判断句式。主语后面加”者”,表示提顿,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也”附在谓语后,对主语加以判断或解说。  “者”和“也”不必译出。 (2) “……者,……”式。 1、粟者,民之所种。 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若属皆且为所虏 重为乡党所笑 不拘于时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文言文倒装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 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 倒装情况概括起来有两种: 前置型句式: 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 C、以“以”为标志的状语后置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马之千里者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 · · (1)“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 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3.定语后置 (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A、马之千里者 B、石之铿然有声者 (3)“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中心词+而+定语+者”式结构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天下之大, 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人,…… (5)“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 铸以为金人十二。 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4、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 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 ⑵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 A以“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 ·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B、以“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 · · · · · · * * * * * * * 古今言殊 ??? ??? 1、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属于理解层级B ) ??? 《考试大纲》要求 明确考点 “考什么”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常见文言文句式: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主谓倒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省略句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省略句,被动句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省略句,宾语前置句 考 点 09年 08年 07年 06年 05年 04年 年份 近几年,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在高考文言阅读中成为主要得分点,且都以选择题和翻译题的形式考查。以广东卷为例: 预测2012年高考单独设题的可能性不大,但在翻译题中一定会有所涉及。 1、例: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07安徽卷) 2、例、(2004年江苏卷考题)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解析:此句是以非作标志的否定判断句是非不是一个词,应该是是代词这,非是表判断,不是;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不是的格式。 译文: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为……所”表示的被动与“惜”字的为动用法能否译出。 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判断句 被动句 3、例1、(2004年广东卷考15题第2小题)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解析:本句中“以”是介词,“奚”是疑问词作宾词提前了,翻译时必须将“奚”归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则。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比子更亲切。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例2、(200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