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神分析主义课件概要
精神分析主义 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 又称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 基础:从精神病治疗实践中产生 对象:主要研究失常的和变态行为的病人 内容:主要研究潜意识、动机、情欲、人格等深深一层次的内容,故称深蕴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 方法:主要采用临床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精神分析的思想渊源 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恩培多克勒认为爱与恨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是万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动力。 心理动力学是建立在两种力量的相合又相排斥作用的基础之上的。 古希腊哲学 柏拉图关于爱的本能(Eros)的学说 爱力(love-force) 关于心理结构三位一体的学说(一个驾驭者和两匹马的比喻) 关于性本能的学说(sexual instinct) 关于力比多(Libido)学说 关于人格的三部图式(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学说 古希腊哲学 亚里士多德重视对梦的研究,阐述了思维与梦的关系。 认为梦是一种想象,梦与醒时的感觉刺激的后效有关,与梦者的生活环境和行为有关 把梦看作是了解潜意识活动的重要途径。 用象征论解释梦的意义 承认梦的歪曲或伪装现象 德国哲学心理学 莱布尼茨(1646-1716)将微觉视为未被意识到的无意识,它好比一个浮动的冰山,其山峰为我们观察它自身的活动打开了眼界。 继承了潜意识的概念,并力图证明潜意识是一个具有本身特征的客观存在。 亦借用冰山比喻解释意识结构的位置性概念。 德国哲学心理学 赫尔巴特(1776-1841)关于意识阈的概念:认为意识阈上、下的观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任何时候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自己可以和谐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上,而将与它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成为无意识。 弗洛伊德关于意识和无意识转化机制的学说,压抑的学说受其启发。 德国哲学心理学 叔本华(1788-1860)认为,性欲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点。 生与死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必然表现。人对生的本能和对死是一种解脱的渴望。 尼采( 1844-1900)认为,意识只是思想中最表面的、最小的甚至是最糟糕的一部分。 德国哲学心理学 生与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本能。 关于梦的学说、性冲动升华在艺术中的作用等与尼采的观点相似。 爱欲决定一切的泛性论相似。 生与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本能。 关于梦的学说、性冲动升华在艺术中的作用等与尼采的观点相似。 德国哲学心理学 布伦塔诺(1838-1917)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的创始人,关于心理现象的意向性、能动性的观点 弗洛依德曾连续三年聆听布伦塔诺的哲学课,深受其思想影响。认为心理现象的能动力量只存在于内在世界的一种内在客观性 科学背景 吕克(Brucke,1819-1892)认为,生物是一个动力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化学、物理的定律同样适用。 长期指导过弗洛伊德作物理主义的生理学训练。 坚持认为一切生物现象,包括心理现象都能被还原为物理的东西;自称精神分析是以力学为基础的,强调力、能量、能量守恒和转化。 坚持决定论,反对自由意志论。 坚持唯能论,试图以精神能量解释变态和常态共同具有的心理过程。 生物学背景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在生物进化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认为性本能被压抑不仅是神经症的主要原因,也是形成人格和创造社会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动力。 第二部分 弗洛伊德学说的 形成和基本理论 生平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一个犹太籍的商人家庭。 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882-1885年从事脑解剖学研究 1886-1938年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 先用催眠术,后改用宣泄法治疗病人。1892年创造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法),1990年出版《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学正式形成。 精神分析学的发展历史 人格结构学说或心理地形学 本我(原我、兽我):是指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储存着最接近兽性的本能性冲动。即是没有被察觉的心理活动,超越个人的集体意识、童年被遗忘的意识等。按快乐原则活动。 心理地形学(psycho-topography) 自我:是指意识的结构部分,即进入思维中的和被我们察觉的心理活动,代表人格中理性的部分和社会性的人。是外部世界、超我、本我的仆人。 超我:指人格中接近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自我,以便达到理想自我的实现。 三者保持平衡则人格正常发展,关系失调则导致神经症。 人格结构图解 本能论(instinctive theory) 焦虑论(anxiety theory) 对焦虑的防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 压抑(repression)指自我把意识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意念、情感和记忆抑制到潜意识中。 投射(projection)指自我把不能接受的或不好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