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概述 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 其它: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呼肠病毒 新变种: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偏肺病毒。 常见呼吸道病毒及引起主要疾病(详见教材 P315 表26-1) 特点: 1、口-口途径,侵犯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 2、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人群感染率高: (1)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如甲型流感; (2)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3、具有“一病多因”和“多病同因”的致病特点; 4、同一类病毒可反复感染。其原因:病毒易变异(甲型流感),或免疫力不持久(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5、应用疫苗预防效果显著。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 属正粘病毒科,简称流感病毒。包括甲、乙、丙三个型,可引起人和动物的流感。 甲型 是播及全球、流行频繁的重要病原体; 乙型 致病性低,仅局部暴发; 丙型 主要侵犯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很少流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球或丝状, 直径80-120nm,分节段的单负 链RNA病毒,核衣壳呈螺旋对称, 有包膜,表面有刺突。 流感病毒的电镜照片 由内向外分为核心和包膜两部分: (1)核心 分节段的单负链RNA 甲、乙型 8个节段 丙型 7个节段 复制中易发生变异 核糖核蛋白 RNA多聚酶(PA、PB1、PB2) (RNP) 与核酸复制转录有关 核蛋白(NP) 抗原性稳定 具型特异性 (2)包膜 (双层结构) 基质蛋白(M1,内层), 具型特异性; 脂质双层(外层), M2嵌于其中,形成膜通道 1 2 4 3 5 6 7 8 PB2 PB1 RNP RNA M2 M1 NA HA 分节段的(-) SSRNA PA RNA多聚酶 核糖核蛋白(RNP) 流感病毒的结构 核衣壳 病毒分片段的RNA,结合 有核蛋白(NP),与复制 和转录有关的RNA多聚酶 蛋白。呈螺旋对称。 基质蛋白(M蛋白) 覆盖在核衣壳外面,M蛋白 抗原性稳定,具有型特异性 包膜 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膜 不同型别病毒同时流行时,也可发生基因重组形成新亚型。 (3)甲型流感病毒宿主范围广,多数哺乳动物均可感染; 禽类是流感病毒的基因储存库与新毒株出现相关;H5N1是一种高致病性病毒。 H5N1 H3N2 H1N1 基因重组 禽 人 (人体具H5N1结合受体 ) 豬 3.培养特性 羊膜腔(初次分离) 尿囊腔(传代V) 细胞培养:人胚肾细胞 CPE(-) 血吸附(+) 4.抵抗力 不强,对干燥、紫外线、乙醚、乳酸敏感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1、致病性 甲型引起流行,乙型在局部爆发,丙型主要侵犯婴幼儿,很少流行。 病毒经飞沫 在人-人直接传播,传染性强 我国流行季节 冬春季 接种 鸡胚 病人 飞沫 传播 侵入呼吸道 上皮细胞 病毒在局部增殖, 引起卡他性炎症。 毒素样物质入血, 引起全身症状。 5-7d痊愈,免疫力低下者易继发感染, 引起肺炎。 2.免疫性: 病后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力, 分泌型IgA(抗-HA) 均为中和抗体 血液中抗-HA(IgG、IgM) 可抵抗再感染, 小结:甲型流感为什么会引起世界范围大流行? 1、病毒基因为分节段的单负链RNA ,在复制中易发生基因重组,导致新病毒株出现; 2、病毒型别多,不同型别同时流行,易发生基因重组形成新亚型; 3、HA、NA抗原性易变异,常见的有抗原性漂移和抗原性转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针对新的亚型,由于人群完全缺乏免疫力而易造成大流行; 4、病毒传染性强,宿主范围广:患者、隐性感染者、许多动物均可被感染。禽类作为流感病毒的基因储存库,与新亚型出现密切相关。 三、微生物学检查 1.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咽漱液、咽拭子→接种细胞,鸡胚→血凝试验 2.血清学诊断:血凝抑制、中和、补体结核试验 3.快速诊断:免疫荧光、酶免疫、核酸杂交等: 四、防治原则 1.流行期间: 避免人群聚集,公共场所,乳酸蒸汽消毒,100m3,2-4ml。 2.特异性预防: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